让“心”去游

作者:刘小龙 发布时间:2016-06-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在青山绿水之中,是否能让自己真正的享受,用心去旅游?

  走都哪儿就是简单的拍照留念,那不过是现代人的快节奏,一片红花盛满园,游人醉,花香四溢,看得人赏心悦目。但如果是欣赏,有何必把“虔诚”的手伸进园圃,为了亲近,就一定要把身体和花接触?诸如此类,其实是我们为了“赶”,抢着好的角度拍照,带回去纪念。真正的纪念,只单单需要拍一张小小的照片,就做了“旅游”的见证?这样的想法未必太过于牵强,或许说这种“治疗”只是短暂的“麻醉”。

  毕竟我们是在旅游,不是为了赶着在有限的生命里,把那些享受,那些美景都带回家,还怕没有时间边欣赏风景,边走这找一个可以“安置”垃圾的地方吗?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风吹马跑,却看到不适宜的废弃垃圾袋被风抛。多可悲,它的家到底在哪?他打扰了多少人的心情,它却无奈的流浪。这样子的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心不知何处安放,只是碌碌忙忙,把时间锁在身上,把文明扔在脚下。

  文明什么的,总是简单的说,简单的模仿。但我们在旅行,又有谁想过?总是在抱怨景区服务之差、素质之低,却鲜有人反思,自己来旅游,为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为了身与心放松愉快。我恐多数也已经做到了“随心、随意”,所以丝毫没有顾及。能做到自己的随心而为,“快乐”游玩,一旦不爽,便“怪罪于人”,甚至破口大骂,没有一点之前的“风度”。这需要思考你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如果会,请闭嘴;如果不会,请宽慰。因为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既然拥有相同的目标,我们一定不是敌人,甚至可以是朋友。对待朋友,要“礼”。哪怕一次简单的提醒,哪怕一个宽容的笑容,甚至小小的帮助。都是好的。我们在享受视觉的同时,以微小的心灵交流,彼此之间传递,可不只所谓的“助人为乐”,而是自己素养的升华。只旅游中愉悦了心灵,升华了精神,多么美妙,“何乐而不为?”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虽然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观点,但他们说得对,旅游的地方终归是“人”呆的地方,无论怎样的厌倦,我们都得给自己或别“人”留下一片干净的、整洁的能让“人”呆腻的地方吧!、

  尽管,庄子说:“天地有大美。”美的自然,美的人,让庐山的瀑布也壮阔;看见西湖的莲叶似少女纷舞;一路上的秋叶绿江南。所以我说用心去旅游才对,用心慢慢接触自然,用心慢慢畅游古史,用心亲近身边的人。用心爱护你的圣地,用心践行文明,所谓礼仪,所谓环保,就是心在主导、身体作媒介,社会作舞台,旅游中景点为特写。

  (盱眙中学 指导教师:张新年 )

责任编辑:李经纬

上一篇:身心俱进

下一篇:让文明之花开满脚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