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中心,坐落着漕运总督府遗址,这里是历史上曾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所在地。
夜晚的漕运广场上,白天各式各样、热闹拥挤的风筝不见了,一弯新月在古城上空闪亮登场,一扫连续几天的阴霾。空气中弥漫着三月的味道,涌动着春天的热情,让我生出一种久违的亲切来。此时,思绪挟带着春的气息在我的体内自由地飞翔起来,诗意在我的心头萌动、挥发。
我坐在漕运广场那长长的、光滑的、清凉的石凳上,默默地注视着它。这新月的光辉让我宁静而又飘飘欲仙,我真想化为一尾灵性的鱼,视周围的小树为水藻,把周围的栅栏当河床,自由地游进如水的月色,诗意地栖息在充满月光的河岸。
月色伸出一双令人恍惚的手,欲捏住我的心灵。潮起如峰,潮落如风。无数繁华瞬间已无影踪,满目的荒草、破碎的瓦砾诉说着岁月的兴衰和沧桑。水泥铸成的围栏内躺着重见天日的断壁残垣,我们努力地复原出历史、拼凑着记忆,搜寻漕运繁忙时期一些鼎盛的遗迹,以满足我们对历史的追想和思念。这个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漕运总督府遗址,与标志性建筑镇淮楼、淮安府衙大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兴衰的历史见证,更是华夏文明的一大奇迹。现如今,它吸引着国内外许多游客慕名而至,流连忘返,陶醉在淮海大地的陈迹中,徜徉在古楚历史的背影里。
广场两旁商家的灯火正明亮着、闪烁着、嘈杂着、喧嚣着,广场上挤满了它们的身影,互相交错杂糅,全然不顾月光的感觉。这盈盈的、润润的月光被逼得东躲西藏,找不到一处可以很好落脚的地方,更无法给我来个淡淡的剪影,好让我顾影自怜。那一群群围着水泥栏杆快步奔走、欲活出生命质量的人中间,谁会停下脚步,脸上写满喜悦,深情地看一眼天空那一弯新月?此时的新月,在空旷的天空中孤单得像天宇深处一潭清亮的水。
月色正在漕运广场南边的镇淮楼、北边的府衙、漕运广场两旁古典建筑物的瓦楞上悄悄地溜达——毫不张扬、轻松自如地溜达,留下酽酽的痕迹,若薄霜一般铺展开来。这样的月光,可以从唐诗宋词中找到它的背影,也可以从明清小说中寻得它的味道。我的目光曾在唐诗宋词中陶醉过,也曾在明清小说中奔走过。蓦然回首,墨香飘渺,月色无边,感慨无限,曾经的少年已过不惑,曾经的美景恍如昨天。
眼前的月色杂乱得叫我品不出它的滋味来。其实,乡村的月光才称得上真正的月光。月光从深蓝的天宇中溢出来,落在地上的是广袤无垠的白,清新得几乎没有一丝杂质。田野里、院落中、草堆旁处处弥漫着月光的气息,幽幽地流动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古朴诗意和田园情怀,把乡村那寂静的声音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丰富着乡村人的日子,营养着乡村人的梦境。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犬吠声,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和安宁。我的心啊!真想一下子飞到家乡那条弯弯的土路上或者荷塘边,让目光含着清荷的香气,品着自然的味道,让春风吹动着清新的月亮。如果再有一两声蛙鸣,我的生命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生命,我的人生才是诗意的人生,现在看来,这种愿望只能是一种奢侈的向往。
不经意间,新月从天上滑落。此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我打开一看,是一则短消息:初春的新月真美,这定是上帝放飞的风筝,你看了吗?回家途中,我美美地想,要是上帝的风筝能飞到你我的梦中该多好!在这美丽的月光下,我怀着富有诗意的梦想而身轻如燕。
(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
(原载于2013年0111期《江苏教育报》)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