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清楚地记得与崔健第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10多年前,他的《一无所有》刚刚开始被年轻人传唱,地点就在我也是结识不久的梁和平家里——中央乐团的一间小小的宿舍。我先到达,他进门后,把与他同来的刘元向我作了介绍,我发现站在我面前的两伙伴年轻得还近乎是孩子。第一眼的印象是朴实,有些腼腆,话语不多。我也是话语不多的人,只问了一个有关写歌词的问题,他回答说他文化不高,写词比较费劲。后来,当我一再惊讶于他的歌词的异常表达力之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说的这话。他还告诉我,他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读我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他的搞摇滚的朋友们也都喜欢。那天晚上,他弹着吉他,低吟浅唱了几支歌,这些歌日后成了他的第一张专辑中的名曲。
10多年来,他的艺术态度和精神立场的独特性始终引我关注。从他从事音乐创作的认真和推出新作的谨慎,从他每一部或引起轰动或引起争议的作品的内涵,从他无论面对轰动还是争议的冷静,从他在媒体面前的自重和低调,从偶尔读到或听到的他的只言片语,我都感觉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严肃的人。我越来越相信,虽然他被公认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但他的意义要超过摇滚,虽然他的出场比别的歌星更使观众激动,但观众对他的尊敬远非简单的偶像崇拜。我自己完全谈不上是歌迷,正因为如此,我也许能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他在中国当代心灵史上的分量。
由于上述原因,我产生了与崔健进行思想对话的愿望。我的目标不只是个人的交流,我更想做的事情是用我的笔来传达他的思考。我的天性使我远离各种热闹,我不会想到要替任何别的演艺界名人做这样的事情。然而,崔健是一个例外。出于一种精神上的感应,我觉得我能够理解他在名声包围下的孤独,在沉默包围下的坚定。我确信他是当今时代不多的特例之一,既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同时又是精神上真正的优秀者。崔健不只属于他的歌迷,他也应该属于我们时代一切关心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水准的人。我相信,如果用另一种形式说出他在摇滚中说的东西,许多不习惯欣赏摇滚的人也会愿意倾听,并且受到鼓舞和启发。
我眼中的崔健是一个执著的思想者,但首先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他直接立足于生存状态,其间没有阻隔也不需要过渡,他的音乐和思想的力量都在于此。在他的思考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的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便是人怎样才活得真实。这个主题贯穿于他的音乐创作中,也贯穿于他的生活态度中,把他的艺术和人格统一了起来。
当我们坐下来进行一系列交谈时,距最初的见面10多年了,崔健已不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而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了。他朴实依旧,多了一些沧桑感。然而,他依然是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平时沉默寡言的他,一旦谈论起感兴趣的话题,便江河滔滔,精彩纷呈,使在座的人都感觉到是一种享受。
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谈话,分别是在去年的2月1日、6月9日、6月21日、8月31日、12月2日。谈话的主角理所当然是崔健,话题是广泛的,以音乐为重点,兼及他对艺术、文化、社会、人生的看法。每一次谈话都有录音,并整理出原始文字材料。然后,我根据原始材料按照主题再做整理。这样产生的初稿在我和崔健之间往返了许多次,分头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最后才形成现在的定稿。这样一本小小的书,我们围绕它工作了将近一年。在完成了本书的时候,我想说,在我的生涯中,这是一次愉快和难忘的合作。
我自己从这次合作中确实获得了极大教益,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得以面对一个人生道路和事业领域与我完全不同的优秀者,聆听他对生活的认识。在谈话过程中,沟通令我欣慰,但差异更促我深思。作为一个一辈子与文字为伴的读书人,我尤能感觉到他对纯文字的批评的警策力量。我希望我有理由据此期待,本书将不但有助于喜欢崔健的人们进一步理解他和他的作品,而且有助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各方人士进一步思考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作者:周国平 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自由风格》,有删改)
【书评】
听崔健说话
《自由风格》实际上是一本对话录,就像王朔的那本 《美人赠我蒙汗药》一样。说老实话,对话录的书一般不容易成为畅销书,因为对话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阅读的。但是如果你喜爱对话的人,那么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自由风格》的主要对话者是两个人,一个是崔健,还有一个是周国平。一个擅长音乐或者说摇滚,一个擅长思考或者说哲学,他们在一起的对话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他的那本通俗的关于尼采的书,刚巧是我们那一年的畅销读本,我爱不释手;后来我又疯狂地购买崔健的磁带,一盘接一盘。然后我毕业工作,远离哲学和自由艺术。我不知道为什么周国平和崔健会在这个时候出来对话,而且还把他们的对话整理成书。但是我认为,阅读这本书,真正的乐趣在于你听到崔健说话了!
我必须要说的是,无论你是否热爱音乐,热爱摇滚都应该读这本书,因为崔健的缘故。他谈的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能让一个人明白许多别的事情。崔健的口语表达非常有冲击力,甚至能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你能感觉他说话时的力量,即使在说一件很小的事情,说一件幼年的事情,甚至在回忆一件幸福的往事时,你都能感觉到他的热情。他的谈话是有血肉的。
当然,这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一本哲学书。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些有趣的谈话的集锦。这些都是一个叫崔健的人说的。想想吧,如果不是周国平,崔健怎么可能说得那么多?最后,我想推荐一种读这本书的方式:不要一次看完,慢一点,而且不要考虑连续性,今天看过的部分,明天还可以再看。就像我们对待音乐一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读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舒平)
(原载于2013年0111期《江苏教育报》)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