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网事 > 乐活 > 正文

我所理解的生活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多天前参加比赛,来了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他现在的工作是给明星做经纪人。整个周末他都在我们车队的帐篷里。周日分别,他对我说,其实你的自我开发做得并不好,形象管理有问题,如果有职业经纪人帮你打理一下,必然远不是今天的模样。这样,回去给你一个总结的邮件。

刚才他打来了电话说,你问题太多,邮件说不清楚。比如你在比赛那天一直“双反”,你知道么?我当时就晕了,我只知道“双规”和“单反”,“双反”还真不知道。弄半天才明白,所谓“双反”,原来是衣服穿反了,而且内外和前后都反了。我说,我出门太急,真没注意,也没人提醒我,难怪一整天都觉得脖子有点勒。

朋友说这个问题不大,你本来就粗心,容易被人取笑。更要命的是,你在车队帐篷的沙发上乱睡觉。你睡觉的时候总共有12个人来拍过你的睡姿,5个是挂记者证的,4个是车队成员,3个是其他车手,其中有两个是故意拍丑态大头照的。我查了一下,其中5个人发微博了。有一张照片很难看,影响形象,你身边也没人拦着人家拍照,这在我们这行里是绝对不允许的。我说这我也没办法,熬夜看欧洲杯,的确睡眠不够,你叫我怎么能睡得玉树临风?朋友还指出了一堆问题,比如随意跟人合影,人家递过来什么都签,这会留下隐患。我说,不,人家如果递过来100块人民币我就不签。朋友肯定道,不错,你还算有这个意识,我们行业里有明星在递过来的钞票上签字,结果被网友骂死。

朋友痛心疾首道,你一睡醒就和人合影,有一撮头发翘得跟天线宝宝似的,人家还开着闪光灯,照片效果可想而知。你看你衣服的配色,是很乡土的。总之,你太随便了,也没有一个专业点的经纪人帮你,你如果不严格地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系统的管理,就不能保持神秘感和名人气质。你如果对自己有一个好的定位,有合适的人帮你运作和服务,调整一下你的社交圈子,你能赚得远比现在多得多。你告诉我,你打算怎么经营自己?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整个周末我只在想一个问题,我和对手差了零点三秒,我该怎么追回来?我能惦记着出门要穿衣服已经不错了,哪还顾得上搭配?

挂了电话,夜深人静,回想朋友所言,有些也对。我在帐篷里无拘无束,对所有人都没有设防,要是真有人偷拍偷录或者微博直播,的确会惹麻烦。对陌生人提防与否取决于你的 “出厂原始设定”,我喜欢先把人设定成好人,再从中甄别坏人,有些人则反之。但所谓的甄别方式其实就是被坑一次。我相信以诚相待,也相信倒霉认栽。至于衣着,这个夏天我就买了10件白T恤,以往冬天也就两件黑皮衣,鞋子就盯着那么一两双穿。我是去比赛的,又不是去选美的,赛车开砸了我在乎,衣服穿难看了我真不在乎。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我心中的造化,就是创造了多少文化。

既然30年前,我来到了这个世上,那么总要留下点痕迹。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我也不觉得留有遗憾是一种缺憾美,相比之下,干砸了倒是一种美。我喜欢的事情远不止写作和赛车,我还做很多事,有些做得不够好,有些做得很失败。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谢谢这位朋友给我的忠告和精心的设计,我知道我会为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吃无数亏、吞无数恶果,但至少大到理想、小到闪念,我几乎都没有放过。所以就算我的生活里充满挫败甚至后悔,但遗憾并不多。

朋友,感谢你所说的一切。世间万千种宠爱,无数种人心,得之我幸,不得我也没什么不幸。

(作者:韩寒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我所理解的生活》,有删改)

【书评】

我眼中的韩寒

我只是一个喜欢韩寒的文字,又能经常被他的观点“科普”一番、重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普通女性。从高中买他的《三重门》开始,不知不觉中竟然买了他的每一本书。喜欢他笔下的东西,其实纯粹只是觉得他作为一个曾和我一样偏科的人,却可以毅然决然辍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把那些事情都做得那么出色。他曾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各种小毛病的高中生,和我们一起成长,现如今已经变成了我们中声音最响亮,甚至响亮到撼动许多国人麻木神经的“意见领袖”。我的喜欢,不是由于什么政治原因,不狂热,不盲从,仅仅出于一种希冀与欣慰。他是值得我喜欢的——因为理性和独立。

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勇气,才敢于推翻众人眼中的自己,而后重建自己,向众人赤裸裸展示自己思维建构的历程。他教会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做任何人的附庸。这有点儿类似于李海鹏那篇《伟大事业中的自由民》——“如果我有个孩子,我能给他的教益就是:别跟任何人一伙儿。我是自由主义者中的一个,不过我不准备跟每个自由主义者抱在一起。无论什么事,我都会自己琢磨,不劳别人帮忙。倘若你是单独一人,你就不用怕那么多,也不用在乎那么多。”也好似柴静《看见》中讲的: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援引胡适1946年北大演讲)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自己的事。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这些只是他的老读者、一个小姑娘(不是年龄上的)在这本书出版之际的一点点感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韩寒,这便是我眼中的他。

(Claudia)

(原载于2013年0118期《江苏教育报》)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