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大喜欢杜甫。老杜太忧国忧民,没有李白洒脱,他的诗像沉郁顿挫的呐喊,太沉重。唯有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无比清新明丽,让人觉得他整个人一下子落到了凡间,有了烟火气。
韭菜被称为“春季第一菜”,春天的第一剪春韭,其鲜无比。每年春天,母亲都在老屋小院的小菜园中种上一畦韭菜。春回日暖,韭菜渐渐长了起来。它整齐的叶子细长柔软,鲜嫩嫩,绿生生,一丛一丛的。一畦韭菜,是春季最生动的色彩,仿佛一首春天的小令,轻快活泼,让人心生欢喜。
其实,春韭最有平民的本质,质朴清新,像水灵灵的农家阿妹,春天里初长成,出落得亭亭玉立。我记得春日里阳光和暖,母亲总要追着几只“咯咯”叫的母鸡,跟在它们身后,捡几个鸡蛋,做韭菜炒鸡蛋。白瓷盘里,黄的鸡蛋、绿的韭菜,味道那个鲜啊!还没吃,口水先下来一大串。
母亲还喜欢做一种 “韭菜合子”,是我们北方的一种面食。用韭菜鸡蛋做馅,韭菜是头剪春韭,把鸡蛋拌在里面。绿绿的韭菜上是莹莹点点的鸡蛋,分外好看。母亲把面擀成圆形皮,然后把馅放在皮中心,再取另一张皮覆盖于上合起来,将边缘捏好。之后,把捏好的“韭菜合子”放在平底铁锅里用油煎得焦黄。这种 “韭菜合子”金黄酥脆,韭香四溢。《随园食单》有记载:“韭白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我相信,母亲的“韭菜合子”比袁枚的还要好吃。
我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包饺子的情景。每到雨天,父母不用去干活了。母亲嫌我们姐妹闹腾,就让父亲去割上一刀春韭,包饺子吃。一会儿工夫,父亲雨淋淋地把韭菜带回屋,一家人七手八脚忙起来,包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过年一样热闹。
关于春韭的记忆,美好温馨。那些美味的片段,诱饵一般,诱惑着我沿着记忆的墙根寻找。穿过岁月的篱墙,才发现,有些记忆,不管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依旧在某一个角落里灿灿生辉。
(原载于2013年0301期《江苏教育报》)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