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调查近八成雇主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质量表示满意
新华社 发 转自中工网
2010年度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8月5日下午在北京发布,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首选国企,次选合资以及事业单位,外企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名。
由中华英才网主办的“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活动”历时半年,覆盖全国各地700多所高校,由近20万名大学生投票产生,最终评选出“最佳雇主TOP10排行榜”“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等多个排行榜。
本届“最佳雇主TOP10”分别为:中国移动、阿里巴巴、海尔、微软中国、中国银行、谷歌、联想集团、宝洁、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电信。
报告显示,在“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首次有33家国有大型企业上榜,规模超过上榜企业的六成,遍及通信、金融、化工等行业。此外,本土企业占据TOP50中的46席,其中有29家企业今年首度入选。
往年遥遥领先的外资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裁员、降薪等问题影响,因此仅获得TOP50中的四席,跌出前三位。国有企业相对稳定的薪酬福利最受大学生青睐,其次是合资企业与事业单位。
报告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理性,对企业性质的选择更加分散。原来最受关注的国企、外企比例分别由34.1%和23%降低到24.4%和14.5%,其他各种类型企业比例显著提高。薪酬方面,今年大学生选择低于4000元期望薪酬的比例低于前两年。其中,女生在低薪阶段占据的比例较大,选择1000元-1999元段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同时选择5000元-5999元段的女生比例低于男生。
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考虑到西部工作,其中包括39%的专科生和37%的本科生。职场专家欧阳晖对此表示,大学毕业生到西部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施展本领的舞台,容易得到重用。
【七大发现】
1.国有企业、本土企业成最大赢家
此次报告首次出现高达33家国有企业进入TOP50榜单,而本土企业占据TOP50中的46席。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的优异表现,获取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所青睐的企业性质更加分散
大学生就业观更加务实,理性。大学生对企业性质的选择更加分散。原来最被关注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比例分别由34.1%和23%降低到24.4%和14.5%,其他各种类型企业性质比例显著提高;
3.大学生青睐行业有较大变化
以往热门行业如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和软件/数据库行业皆淡出了榜单,而教育文化、培训、市场公关、传媒文化等新兴行业逐步被大众所认可;
4.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更加务实
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正在通过其他各种方式予以疏解和规避,其中体现更多的是基于务实的被动改变,而非主动选择;
5.大学生总体就业信心积极
近45%的毕业生表现出了很高的信心,尽管面对巨大压力,但总体上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仍然非常积极;
6.超过75%的大学生对西部发展机会抱有兴趣
面对西部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消极。对于未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7.过半学子有创业设想
过半学子未来有创业打算,表明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努力收到一定成效。
【三点疑问】
1.调查报告是否权威?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的中华英才网于2002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空前的雇主调查品牌。这个调查项目已经进行了8年,每年调查结果的发布,都受到了众多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记者通过百度搜索了解到,中华英才网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之一,其品牌和服务已被个人求职者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普遍认可。2005年4月,全球最大的网络服务提供商Monster.com向中华英才网注入5000万美金战略投资,并把自身先进的管理理念、业务模式和产品引入中华英才网,公司从此进入全新的国际化发展阶段。
2.调查结果如何产生?
此次调查有来自700多所高校的近20万学生参加了投票,覆盖中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地区。参与投票的学生中,男性比例为54.8%,女性为45.2%;专科、本科、硕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6%、70.6%和12.5%。
对被学生选为最佳雇主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企业赋予不同的分数(第一名5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计算每个企业被选择的总计得分,并据此对企业进行排名。
3.调查活动有何意义?
中华英才网的官方网站上介绍:“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活动将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哪些企业对学生具备吸引力以及吸引力源自哪里。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人职不匹配、双方沟通不畅的不良状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活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心理,促进他们真正对企业进行全面清晰的解读,从而帮助大学生群体明确择业目标,确立职业方向。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