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一个体育教师的写作情结

作者:何光周 发布时间:2016-07-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个体育教师谈写作,好像有点“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感觉。其实我只想回顾一下自己20几年的体育教师生涯,如果能给广大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体育教师一点点帮助话,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那我就很满足了。 

    一、为何走上写作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工作岗位就预示着“铁饭碗”,对于一个农村学娃来说无疑就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母亲经常告诫我要好好工作,不要丢了这“铁饭碗”。为了更好地端好、端牢这个“铁饭碗”,我便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积极深造。刚参加工作,就想参加学历函授,可教育局规定必须工作满两年才可以参加学历函授,但此间苏州大学的一段培训时间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年,我毅然参加了上海体院本科函授,这是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培训,它让我充分意识到未来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那时候,上海就开始实施岗位末尾淘汰制,每年考核最后一位教师将要转入待岗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再上岗。那时不是流行一句话“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吗!这深深地刺激了我,更激励着我要认真、踏实、努力工作。这些年来随着晋升高级职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等,每一步的评审都需要学著、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的支撑,而且是一票否决,这更凸显了写作的重要性,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期间也有过一段时间把写作当成了任务,想象当初那种苦大仇深、东拼西凑、无病呻吟的所谓写作充斥着浮躁、功利。 

    二、写作的源头 

  骨子里我应该算是一个文艺青年吧!小时候就喜欢听评书,尤其是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单田芳的《三国》、《水浒》;田连元的《隋唐演义》;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每天中午一放学,我便端着饭碗在收音机旁听评书,有时候都忘记再盛饭。可以说我的历史、文学、人文知识大都从这儿来的,后来又喜欢上《百家讲坛》,慢慢的我便把这些故事、感想、感慨倾诉在了日记上。后来便喜欢上写日记,不论事情的大小,我都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从优美文字的摘抄到自己动笔涂鸦,再到心灵深处情感的迸发。到现在我还保存着我上初中以来的日记本,每每闲暇时翻阅那些儿时的记忆,不免心潮澎湃,久久回味无穷,应该说我的写作真正是从听评书、写日记开始的。听评书、写日记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我爱动脑、动笔的习惯。 

   参加工作以后,更是有条件、有时间看体育比赛,还经常看现场直播:像”NBA”、“CBA”、“F1”、“欧洲五大足球联赛”、“奥运会”、“世锦赛”、“拳击”……看着看着就心生许多想法,觉得不吐不快,于是便开始写一些体育评论,陆陆续续地发表在《中国体育报》、《扬子晚报》、《体育时报》等报刊杂志上,也陆续收到稿费,这更增加了我的写作热情,更加坚定写体育评论。那时候写作投搞可不象现在这样简单,上传或发个邮件就可以搞定,那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誊抄,要特别的仔细和小心,不能三心二意,一不小心,几个小时的功夫就白费了,又得从头抄,往往一篇稿子要誊抄好几次。 

  后来有了电脑,不再为字拿不出手而发愁、难堪,电脑打印出来的字多漂亮啊!于是我疯狂地看体育比赛,痴迷地写体育评论,从几百字的“豆腐干”到23千字的长篇大论,我是来者不拒,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征文。2000年悉尼奥运会那一年我就发表了10几篇体育评论。如《野火春风斗古城》、《国家男篮的六大问题》、《我心目中的国家男篮首发阵容》…… 

    三、写作的转型 

  随着工作的日益展开,体育教师要求参加学历晋升、培训、观摩体育课;听讲座等各种教科研活动,这又让我心生许多想法、感慨和反思? 

  (一)、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农村中学,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村体育教师,当时我的心中也有许多想法和不甘心,可是经过最初一年多的打磨、厉练,生活依然如故。我想如此这般怨声载道,碌碌无为,还不如静下心来,伏下身去干一番事情,难道我比别人笨吗?难道我就这样消沉下去吗?难道我就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那和等死又有什么区别。于是凭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和热情,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看他们备课、上课和课后小结,然后再结合自己年轻、肯学、愿做、体力好、领悟快的优势,学其所长,得到他们悉心指导;平时出差,也常绕道到兄弟学校取经,先后到过北京、重庆、连云港、海宁、无锡等地观摩、学习全国体育课程改革示范课、优秀课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探讨,使我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加上获得市体育评优课一等奖,全国赛课二等奖,上观摩课、公开课、到各个学校、地区讲座、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等所见所闻的教科研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学识……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下节体育课上什么……?”看着学生这种期待、盼望体育课到来的急切心理才是我最需要的。从他们的言语、眼神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喜欢上我的体育课,愿意上我的体育课。同样的准备活动,绕田径场跑两圈,一般都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便在操场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同心圆”进行蛇形跑,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同年级别的班级的学生在楼上看到或课后听到这种场景更是跃跃欲试。而跑的距离一点也不少于绕操场跑两圈,但是学生乐意这样跑,无形中为上课奠定了基础,打下了铺垫;上武术课,我让学生把跳高用的海绵垫并在一起,来个实战摔交演习,甭提课堂那个热闹劲了;我让学生背着书包进行越野跑,美其名曰“野外拉练”;利用学生上课坐的板凳进行弹跳力练习和游戏活动;胸口放着报纸进行快速跑;男女足球赛;“3031条腿”跑;手托乒乓球迎面接力跑…… 

  (二)、我还经常带领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像野炊、踏青、扫墓、秋游;下雪天我带学生上体育课—起打雪仗、堆雪人…… 

  (三)、此外,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将一些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自己的体育课堂:像竹竿舞、三门球、广场舞等等鲜活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学校体育》每期“一线话题”里都有一个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运用,我把这些内容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修补旧篮球,把不能再用的旧篮球里面装满沙子当实心球用,修补羽毛球拍,运动会规划场地……这些不仅武装自己的体育课堂,丰富自己的体育课堂、而且还充实了自己的体育课堂。 

  (四)、针对懒散的课间操,在全校实行“流动红旗”制度,由当天的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打分,每周一汇总,一公布,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由校长给课间操评比优胜的班级颁奖。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而且还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班级的名字出现在最后。如今我校的课间操从服装、入场、做操到退场都有条不紊,班主任也不仅仅就是站在本班队伍的前面巡视、察看,有的班主任也站在队伍的后面和学生一起做操,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做操热情。学校每次举行重大活动时,整齐划一的课间操总能赢得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的赞许。而我则是站在司令台上亲自领操,很有点沙场秋点兵的威武豪迈。 

  (五)、搞好搞活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牵涉面广,实施起来相对较难。随着阳光体育的推广、普及,学生的体质、体育技能达到了提高,储备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为学校体育特色奠定了基础。 

   一个学校要有一个学校的体育特色,由体育特色带动学校体育活动,才能形成体育特色项目,进而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像我们江苏省丹阳市六中的女足,曾经多次获得全国冠军;江苏省丹阳市云林中心校的花毽,代表丹阳市参加全国运动会、省运会;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腰鼓舞被评为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入围案例;江苏省丹阳市九中的武术,多次获得省市冠军;丹阳市丹北镇小篮球也是多次获得省市冠军;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特色保教活动20131027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今这些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上述学校的特色和名片,一提到这些学校,人们就会想到他们的体育特色。由体育特色提升了学校教育内涵,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六)、在学校业余运动训练中,我和运动员一道摸爬滚打,把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训练学校田径队上。刚接手指导训练,就在当年的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将本校由丙级队带入乙级队。此后,每年稳步前进,近三年,年年进军甲级队,2012市还获得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绩;我训练的校男子篮球队也曾经拿过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校女子篮球队年年都是甲级队;校男女射击队多次荣获镇江市团体总分第一名。 

  这些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给我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东西可写。这些素材真实、鲜活,不造作、不浮夸,感人肺腑,写起来洋洋洒洒,水到渠成,根本就不需要这里拼,那里凑,弄的文章四不象,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写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写?根本就不清楚,这样的文章不要也罢。 

  四、写作的理论知识学习、储备 

  为了把一般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每年我都要拿出将近半个月的工资来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年度重点阅读的书籍,学习先进的理论,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最新的课改动态。选择《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十多种体育刊物,刻苦学习、细心研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不管你选择走哪一条路,最要紧的是先要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中去。凡是你不知道的事,都应向人请教。虽然这有失身份,学问却会日渐加深。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日不嫌少,要珍惜;一生不嫌多,莫虚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这三段文字我摘抄在案,烂熟于心。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孜孜不倦的学习使我的学识水平和理论知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课改动态和最前沿的信息,这样你就会始终走在同行的最前面。 

  五、写作之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体育教师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一群人,好象我们体育教师天生就不是动笔那块料。是不是那块料,不是别人说了算,要你自己得拿出真东西,肚里没货,自是无从谈起。于是一些体育老师便随波逐流,“四肢发达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头脑简单”,那又怎样,现在不都提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吗?难得糊涂!于是打麻将、打牌、上网、聊天、打游戏……其实不然,如果这样,别人就更看不起你了! 

  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沉思,摸索教学规律,思考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练习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写出“再教设计”,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1、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闪光之处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灵感只能永远停留在你的大脑里睡觉。 

  4、研究学生 

  你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不要看不起学生,不尊重学生,尤其是那些残疾、不协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我们常常遇到,我们更应该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帮助他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用你的爱来包容你的学生,因为爱是相互的,你的学生会把更多的爱回报给你,师生互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写作之注意事项 

  1、短小 

  选题要小,毕竟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是很高,题目一大你就难以控制和驾驭,这就好比你能够挑100斤的担子,硬是要叫你挑150斤,甚至200斤的担子,你就难以起步,甚至是步履维艰。例如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的原则”这篇小文只有1千字,就是体育课上选用游戏要注意哪些事项,当时我选题的时候着眼点就很小,所以写起来就比较轻松。 

  2、新颖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创新、减负、新课改等等,这是几年前经常提到的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别人已经在这些方面研究很深了,你再去研究就很难出成果,编辑对这方面的论文一般都是封杀,除非你是大家,或者是编辑约稿。你的文章要让编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靠的是什么?新颖,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吸引眼球。发表在《中国体育报》的“让师爱回归体育课堂”一文,当时正值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大力宣传“三爱教育”暨“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开始谋划阶段,我便抓住这一契机,选题新颖,完成这篇习作。 

  3、真实 

  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真实,不能让人觉得你是在无病呻吟,立马就产生一种厌恶感,编辑更是不会多看一眼,所以真实就是你文章的生命力。“把坏情绪留在操场下”一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文中的案例就是自己在上课时的亲身体验、亲身经历的,所以文章很有说服力,下笔更是侃侃而谈,水到渠成,根本就不需要东拼西凑。 

  4、正确 

  文章论证的内容、观点一定要正确。错误的观点、理论、思想自然无法逃脱编辑的法眼。那么怎样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与否呢?惟有多看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思想,避免少走弯路。“享受课堂”一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该文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符合当时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动态,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正确观点。 

  5、勤动笔多积累 

  及时记录学生的提问,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反思,及时记录随感、心得、奇思异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定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定期撰写论文,定期撰写研究报告;摘录好文章,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写热点问题,写最新教育资讯问题等。“农村体育教师出来之我见”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这篇习作就是在我给全市体育教师作培训时将自己多年的真实写照和盘托出,后来加以修改成型的。 

  6、及时反馈 

  体育教科研它是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源于课堂,高于课堂,又回归课堂。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科研论文、课题的基础;反过来,我们的体育科研论文、课题最终还是要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得到验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样的论文才具有生命意义和研究的价值,而不仅仅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干、晋级的时候去造几篇论文,这样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做学问的本质。“巧练‘立定跳远’”发表在《田径》,就是将自己在上课、赛课、课余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写成的。 

  7、时时思索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写作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谓异曲同工之妙。我常常因为某个主题夜不能寐:这篇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论证?怎样叙述?如何举例?如何展开?如何结尾?哪样写效果会更好?更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在走路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甚至在睡觉的时候常常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梦乡,突然醒来,还记得刚刚文思如泉的印象,我便翻然下床,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继续睡觉。那时经常深更半夜莫名醒来,书房里的灯光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等到早晨醒来的时候,拿起枕边的记录本,细细品味,有时候真的佩服自己,我怎么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词句。那飞扬的文字我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写的!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素养”一文就是这样写成的。 

  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别人的意见、成果来提升自己。“我心目中的体育课”一文发表在《中国体育报》;“我心目中的体育教师”一文发表在《镇江教育》。就是我在上室内体育课时,将学生们“你心目中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子的?”、“你心目中的体育教师是个什么样子?”的讨论稿整理汇编,再而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而完成的。可以说这些习作我一点精力都没有花,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我动了一点心思,雨天体育课怎么上?你们(学生)希望上什么样的体育课?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老师等主题;其外,像什么心得体会、读某某文章有感、某本书有感、观摩了某人的课有感、聆听了某位名师的讲座有感等等,都可以把他的东西“拿来主义”,但不是全盘照抄,得有自己真切的体会和合理的阐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再修改 

  文章写成以后不要急于寄出去。我通常的做法是放到1-2周再去看她、修改她。修改好了就再放她一周,如此几个循环,她也就有模有样了;而且在这个修改循环阶段你还可以再去创作另外一个主题,这样交叉、循环修改、良性循环,你就会慢慢走上正确的、有序的、良性的、循环的、螺旋的、上升的正能量轨道,而不是单线的、耗时的、疲劳的、负能量轨道。“农村体育教师出来之我见”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近10000字。就是我几易其稿,反复推敲,最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完成的。 

  写作的注意事项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我觉得只要你用心去写,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写作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给了我许多荣誉:高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名师、个人先进事迹登上报纸、登上杂志、登上电视……白天上课,晚上写作,这是我现今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享受着这一刻、这当下。如今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享受,是有感而发,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召唤,是身心的流露,是情感的碰撞,是读者、作者、编辑之间共鸣的桥梁。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我享受着那种孕育的幸福,享受平常心所带来的一切,我会更加坚定地走在写作的大道上。 

  用心写作、享受写作才是我写作情结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新桥中学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