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重视数学体验 提升数学素养

作者:贾静娟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让学生进行“体验”尝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策略之一,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连接点,成功的实践活动必然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前置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商店调查哪些商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哪些商品是用“克”作单位的,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了解千克和克的基本知识,感受千克和克的普遍应用。又如在教学“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校园”,到校园里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哪些物体上有平行或者垂直的现象,让几名学生沿着100米跑道线往前走,体会“平行”与“不相交”。在新知巩固深化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新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学了几何图形后,教师可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不仅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体会到生活因数学而美。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做数学”的趣味性

  动手操作是一种能诱导学生运用多种感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得到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进而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通过亲身实验解决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笔者事先让学生把2分硬币和水果、鸡蛋、蔬菜等物品带进课堂,先用手掂一掂,感受到1克的东西很轻,再猜一猜多少只苹果大约重1千克、多少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让学生放到台秤上称一称、数一数,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把1千克的物品拿在手里,感受1千克的真实重量。建立好重量概念,笔者相信以后学生再遇到重量方面的问题就会轻松很多。

  又如,在“可能性”这一单元,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学生要获得对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需要有直接经验和清晰的直观感受为支撑,为此,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在摸球、抛小方块、玩转盘等活动中亲身经历并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呈现问题的结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机会,在操作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的愉悦性

  “说数学”是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学而问,疑而思”,激发认知上的矛盾,以适当的方式揭露矛盾,在认识的差异中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师生间的互动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变“家长式”为“学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新型教学关系的特征。例如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模拟购物,通过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问学生们:“你们还有问题吗?”有的学生问:“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外国的钱叫什么呢?”“美国的钱叫美元,那么法国的钱叫什么呀?”“英国的钱呢?”“瑞士的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笔者只好说:“老师只知道美国的钱币叫美元,法国的叫法郎,英国的叫英镑,日本的叫日元,德国的叫马克。很抱歉,有些国家的钱币老师也不知道叫什么,我们回去查查资料好吗?看谁知道的多!”在友好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欣然答应,激起了主动求知的意愿。

  在联系实际中体验“用数学”的策略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笔者以“你知道本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吗”的问题自然地引入新课,待学生回答后,再提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么算”,通过这些问题引出加法交换律。笔者又让学生汇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人数,接着提问“三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么算”,从而引出加法结合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本班的人数展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更体验到“用数学”的多种策略。

  在评价反馈中体验“会数学”的成功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只要我们对学生的观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应及时评价,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同时,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真心实意地鼓励、赞扬学生。当我班学困生代某某第一次站起来发言时,我高兴地说:“代某某,今天能第一次站起来发言,真勇敢,这就是一种进步。老师为你的进步高兴,希望你以后能有更大的进步!”全班同学也为他鼓掌。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也能给同学树立榜样。例如,在教学“画平行线”时, 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然后交流画法,对于学生都要学会的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的方法,我特意请了语言表达最清晰的学生来说,还特别表扬他:“你会使用数学工具来画,还说得这么有条理,真像一位工程师!”然后引导其他学生:“你们也想学会这种高级的画法成为工程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想!”并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笔者顺势带领学生学习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操作方法,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在作业批改中,一味地用“√”“×””作为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将评价语引入数学作业批改中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进步。

(溧阳市东升小学 贾静娟)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