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在春天的美好季节里,无论是班级的班会上,还是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中,班主任老师或者学校的校长都要对学生提出新的一年的希望,希望同学们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春光,春播秋收,收获成果。不仅如此,其实在春节过年的时候,家长和亲戚在对读书郎的关切与勉励中,类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嘱咐告诫已经伴随着红包一起交给了孩子。
家长和老师的新希望就是孩子们努力的新目标,除了对他们提出学习的要求之外,一年之始的春光里,给孩子们最宝贵、最有益的礼物是什么?不是红包,不是巧克力,也不是iPad,更不是iPhone,我以为是好心情、好心境、好心态三件宝。因此在一位高中校长面对全校师生的国旗下的讲话中,我建议加上这样一段话:“在春天里,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好心情像绿叶一样生长,像鲜花一样盛开,做好心情的主人,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快乐每一天。”
之所以要把好心情送给读书的孩子们,是因为很多的孩子在学习的重压下,在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中,被分数的缰绳捆绑手脚,远离了自我,被升学的枷锁囚笼身子,远离了快乐,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只要简单地看看这些孩子的学习现状,就能看出好心情是如何离他们渐行渐远的了。那些初三、高三的学生,面对的是题海演练,考试考验。清晨的鸟朦胧连着夜晚的月朦胧,朦朦胧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题海即苦海,考场即战场。学子们的愁苦从一简单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有的学生家长难得参加会议,而且只需要坐在软靠椅上带着耳朵听,似听非听,干脆不听,闭目养神,把玩手机,进出会场,任意选择。可是一天下来,就有很多人屁股坐不住了,腰酸背痛,叫苦连天,不能说大人的铁板功比起孩子们的童子功差得太远,实则是孩子们没有选择,即便是热锅油锅,他们也只能煎熬,只能忍受。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那些有条件的家庭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经受这番煎熬,钞票开路,“适彼乐国”,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但是对于那些更多的送不出去的孩子,他们该怎么办呢?暂时改变不了教育的大国体制,只能改变他们接受教育的小我心情。试着学会散心,开心,自娱自乐,始终保持着一份好心情,不失为一种无奈之时的有为之作。
好心情哪里来?好心情处决于好体验。
作为教师我们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心理学,懂得学生的心情的特点,了解左右学生心情的制约因素,避免消极的打压,控制和消除负面心情,增加积极的诱导,激发和扩展正面心情。与成人不同,学生的心情呈现有这么几大特点:表面化,不会深藏不露,深不可测,没有心机,心里这么想,脸上就这么挂。简单化,影响心情阴晴圆缺的因素简单不复杂,要的不多,没有心壑,吃喝玩乐主观感受的比重较大。直接化,喜怒哀乐,哭哭笑笑,没有心阀,不会刻意掩饰,脸笑心非,一触即发,一点就炸,来得疾,去得快,不会迁延不止。
学生心情的“三化”特点决定了学生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诱发什么样的心情。接下来家长和教师可做的工作就是增加学生积极体验的机会,释放坏心情,怡养好心情。以活动体验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越是学习辛苦,越是要关注学生的课余和课外活动。对于学校而言,阳光体育、“体育、艺术 2+1 项目”,该有的活动项目和时间按照国家课程规定,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缩水。文体活动和社团要适合学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尽心尽情,痛痛快快地玩一会,所有的忧愁烦恼抛脑后,让阳光活动给学生带来阳光心情。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唯有响亮的书声、甜美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相伴相随学生,才能让他们开颜。对于家庭而言,在课余的有限时间里,与其强压着孩子去补课,不如带孩子出去看一场他喜欢的球赛和电影,片刻的欢愉也会给孩子带来轻松,为沉重的学习压力降压。以奖赏体验满足他们的好荣的天性。只要不是穿戴花费上的虚荣心,孩子学习及文体表演上的虚荣心都是可贵的上进心,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给予机会,给予满足。我们从教的实践足以证明,学生得到认可,获得奖赏,体验成功,哪怕是十分微小的奖赏,一个笑脸,一个点赞,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精神的享受和力量,再苦再累也不嫌累。以情感体验满足他们的好暖的天性。情感上的关怀除了关心孩子,善待孩子之外,我们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交友抱团取暖。人以类聚,这一点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充分,在交友的同时交心,同窗学友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温暖的力量会使心情指数不跌不降,高开高走。
好心境哪里来?好心境处决于好环境。
置身于春天里,春和景明,感受春光明媚,目睹百花盛开,耳闻莺啼燕语,心旷神怡,欣欣然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如遇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则有感极而悲者矣。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花开人欣喜,花落人黯然,环境对心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创设好环境,要求是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第一需要优美的环境。对于学校而言,绿化美化净化的环境,清净安宁的读书氛围,对于家庭来说,整洁高雅的居室布置,都是育人的好场所。第二需要和谐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真情相爱,学校师生之间真心相待,友善和睦,轻松和谐。第三需要儒雅的氛围。在文明礼貌中交往,在文雅纯洁中交流,在高雅圣洁中交心,择善而从,见贤思齐,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好心态哪里来?好心态处决于好教养。
好心态是在严格的教养下形成的真人君子的好修养,好品格。好心态是好心理的内核,是好心灵的肥沃土壤。好心态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对人的品格、操守、心理素养要求很高。在利益诱惑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在权势面前,威武不能屈,势利不能动;在胜败转折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在荣辱名誉面前,得到不沾沾自喜,成功不高高自大,相反看到别人获取,风光无限,不红眼,不嫉妒,不失衡;在是非纷争面前,不迷失,不彷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困惑艰难时刻,不颓废,不消沉,不走极端。真正做到看淡名利如浮云,看重责任如泰山,什么事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看得穿,宠辱不惊,心静如水。从小培育孩子的好心态,教师要更多的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铺垫厚实基础,以核心价值观构筑好心态的坚固框架,以自己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师表做表率,影响带动学生,从而使学生以好心态保持着健康的心理,处理好进与退,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他人与自己,个人与集体等复杂关系,始终保持饱满的心情,始终具有乐观的心境,始终拥有豁达的心灵,始终抱有平静的心理,始终确立良好的心神,以阳光的心态看人生、看社会、看世事。
但凡用心用功学习,没有不辛苦的,但是辛苦并不可怕,心苦就有问题了。解决问题,处理难题,教会学生黄莲树下弹出动听欢乐的土琵琶——学会苦中作乐,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好心情也就是家长老师新年送给孩子们的新年好礼物。
(作者单位:丹阳教育局)
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