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胡建平:梦牵乡村孩子 情系教书育人(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胡建平,男,现年57岁,1985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皇塘镇里巷村小任教。30年的教学生涯,胡建平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守清苦,无私奉献,争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和农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用挚爱和痴情去铸造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平凡的岗位上领悟人生的价值。

几十年来,胡建平把教书育人当做神圣的事业,把农村孩子视为心中的太阳,把无私奉献看成工作的准则,青春已去,无怨无悔。

1975年胡建平高中毕业后参军服役,在部队胡建平先后担任无线电话务员、团支部组织委员、连队文化教员、通讯报道员等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1年复员回乡。胡建平做过生意、跑过供销、当过工人。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1985年秋的一个下午,胡建平和妻子正在农田里割稻子,时任本镇跳板小学的校长韩正生来找胡建平,(他原来是胡建平中学时段的班主任)说学校急需找一位代课老师,代课金每月30元,问胡建平是否愿意。听了他的话胡建平沉思了片刻,当老师是胡建平童年的梦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胡建平手握镰刀,看了看妻子的眼神,爽快地答应了。正因为那一时的决定,便成了胡建平终生的职业选择。书本、粉笔、黑板、讲台,特别是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像磁铁一样吸引了胡建平。第二天早上胡建平到学校上班,便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老师,从此,理想的航船开始扬帆启程。

当时胡建平执教四、五两个年级的数学,虽说胡建平是一名老师,毕竟没经过师范训练,只能像小学生一样,如饥似渴地边代课边自学,不断弥补自己知识匮乏的缺憾,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在教学中,胡建平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不称职被叫回家。不过,学校的老师对胡建平都很好,让胡建平去听他们讲课,观摩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胡建平怎样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还亲临胡建平的课堂,听胡建平上课,并提出宝贵的真心实意的改进建议,使胡建平有长足的进步。

由于工作的需要,一九八六年八月,中心校领导派胡建平到本镇的阳庄小学任教,并负责学校管理。整个学校就只有胡建平一个教师和四十多位孩子。这些孩子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一二岁,大家挤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一个教室却分为三个年级:幼儿大小班,一年级和二年级。

当时的阳庄小学,环境、条件都比较差。校舍是过去的祠堂,因长期失修,屋面多处漏坍,墙面倾斜断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致使学生、老师在校时不得不担心受怕。室内地面潮湿、光线暗淡,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及视力。为尽快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和教学效果,新建校舍已迫在眉睫。那时,胡建平一边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房报告,一边与村党支部、当地村民进行商讨,筹集资金。后来终于得到了镇政府、镇教委的批示与资助,决定在一九九一年暑假期间将旧校舍搬迁到村中心。

听到这一消息,胡建平顾不上休息,积极准备施工方案。从建筑设计、材料筹备,到工程实施、粉刷装饰,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胡建平都每天起早贪黑奋战在工地上。看到泥瓦匠人手少来不及,胡建平就帮着干,搬砖、拌泥、挑水、抬土等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爱人看到胡建平肩膀磨破了,手上起了血泡,便说:“建平,这个暑假使你消瘦了许多,工作差不多就行了,要注意身体啊!”最后她看胡建平实在支撑不住了,她也只好投入了工地。整个一暑假,把她晒得又黑又瘦。曾有人问:“胡老师,你在学校忙里忙外的,到底图个啥?”胡建平说:胡建平是党员,又是教师,学校就是胡建平的家。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胡建平们搬进了新学堂,胡建平和孩子们都满意地笑了,这儿虽然比不上那些教学大楼,然而,比起原来的环境、条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随后胡建平利用放学时间,到村干部、生产队长家挨户走访,动员大家集资办学。星期天,胡建平到街上买来电灯器材,为教室安装了电灯,改善了学生的照明条件。每次都是胡建平一人上下,一脸汗水,满身灰尘。

每年新学期开始时,学校的泥土操场便疯长着很高的杂草,这些都由胡建平和爱人、女儿一起来清除掉。

夏天,教室里闷热,胡建平把自家的电风扇拆下来装在教室里给孩子带来凉风。把自己家里熬好的绿豆汤拿到学校给孩子喝。严冬时节,胡建平把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领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吃上热饭热菜。

有一次,一位男孩大便干结,急得直哭。同学们告诉胡建平后,胡建平请了村上的人赶到药店里买来“开塞露”,胡建平亲自帮他解决便秘。并买了香蕉等水果送给他。当学生家长得知这一情况后,打电话给胡建平表示感谢时,胡建平说:“你们把孩子交给胡建平,胡建平一定会照顾好,你们就放心在外挣钱吧!”

其中有的外来户家庭困难,孩子上学交不起经费,胡建平就指导那些家长培植花木,增加收入。有时候,胡建平把工资拿出来为他们垫付本钱,从未让家长偿还,并向他们的孩子赠送学习用品和衣物。

胡建平所在的学校位于丹阳的南大门,地处偏僻,与武进、金坛、丹阳三地交界,远离中心校近二十里路。胡建平的一举一动都将表现出丹阳人的风采,胡建平决不因为在这偏远而艰苦的地方工作,而放任自流,给丹阳人脸上抹黑,必须守好这块阵地。胡建平常想,党和人民培养了自己,自己决不图虚名,不谋私利,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那时,胡建平还是一位民办合同教师,不能进编,更不能评职称,是教师队伍中的“门外汉”。由于丹阳教育系统当时教师严重缺编,为解决教师紧缺的矛盾,一九八八年九月,教育局决定从代课教师中通过文化考试和全面考核,招聘一批“丹阳市新民办合同教师”。经过考试考核,胡建平被招聘录用了,经济待遇比代课工资略有提高,但比公办教师的待遇差距仍很大。

无论胡建平的待遇多低,胡建平都一丝不苟地投入教学,矢志不渝地抓教学质量,抓学生的安全和行为规范,因陋就简地自制六十余张教学卡片,尽量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教学中,胡建平严格训练学生。针对本校学生人员少、孩子年龄小、单班复式等特点,胡建平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复式教学方式。三个年级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社会……五花八门,让各个年级互不干扰,井然有序,并保证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和各学科教学任务,这促使胡建平必须花气力,下功夫潜心研究,向教学的各个领域涉足渗透。胡建平觉得一堂复式课能否上好,十分重要的一环取决于教者自动作业的设计能否体现“照顾优等生,扶持后进生”的原则,从而较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课堂上“动静”搭配不容忽视,切不可随意往返,次数也不宜太多,尽量减少声浪冲突,避免干扰,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教学效果。上级领导还特地在胡建平校进行了复式教学研讨会,胡建平为他们上了示范课,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在全镇的复式教学比赛中,胡建平荣获了一等奖。

一九九六年五月,《丹阳日报》社的记者来到阳庄小学采访了胡建平的事迹,发表了《一个人的学校》这篇报道,使胡建平倍受鞭策,更加增添了胡建平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平时孩子们贪玩,往往不是衣服撕破了,就是扣子扯掉了。胡建平办公室的抽屉里,总是备有针线包,谁的衣服破了,就给缝上几针;谁的扣子掉了,就给钉上一个。有的小朋友平时爱花钱买零食,而买学习用品却没有钱,不是没铅笔就是没本子。胡建平一方面与他们促膝谈心,教育他们要懂得勤俭节约,另一方面将胡建平买来的铅笔、本子给他们用,或给点钱让他们自己去买些学习用品。

有一年,胡建平们班上有一位女生,上课总是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的样子,作业经常丢三落四,下课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开学快两个月了,可她该交的钱还没交,找她谈话总是闭口不言。后来,通过家访胡建平才知道,因她父亲患了严重的骨癌,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母亲已无力供她和妹妹上学了,她由此感到十分苦恼、失望。当时,胡建平主动向她承认不该雪上加霜责怪她。后来,胡建平一边与当地村委会协商,请求发动社会捐助,一边自己主动拿出钱替她交清经费,并帮她买了些课外书和衣物。从此,一度愁眉不展的孩子终于露出了笑脸。她对学习感兴趣了,成绩明显进步了。

“爱之深,思之切”。只有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家长们常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可见,为人师表是何等的重要。

曾经有一位胡建平教过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您还记得吗?在一次体育课上,你被绊了一下。当时,你爬起来,擦去腿上的血,咬了咬牙,又继续给我们示范俯卧撑的动作。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了这件事。”

有一次,胡建平没收了一位同学上课偷吃的巧克力。几天后,当胡建平把东西完好地归还他并进行教育时,那位学生惊讶地说:“我还以为老师吃了呢!”

平时和学生谈话,胡建平也注意礼节礼貌,从不训斥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循循善诱,给他们吹进步的春风,滴文明的雨露,鼓生活的勇气,指前进的航向。

在胡建平教过的学生中,曾经有三位“皮猴子”,经常在班里恶作剧。胡建平把教育寓娱乐之中。在课外活动中,举行收徒拜师仪式。即:胡建平扮演唐僧,XX扮演悟空,XX扮演八戒,XX扮演沙僧。胡建平教育他们:“当你们不守纪律的时候,要想起我‘善哉,善哉’的教导,必须改邪归正。”他们仨一起拱手答道:“师傅,遵命!”以后,他们的学习、纪律都有了转变。其中有一位学生还考上了师范学院。去年教师节前夕给胡建平寄来了贺卡,上面有这样一段话:“老师,当您把爱的种子撒向学生的心田,不但可以使学生萌发出善良的美德,而且可以点燃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师爱的力量。”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胡建平患了严重的慢性咽喉炎。胡建平常常一边吃药,一边坚持上课,有时实在撑不住了,就拿张凳子坐在课堂里。当胡建平有时难以说话时,就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请小助手帮忙,或用哑语打手势的办法上课。

记得有一天下午上课了,当胡建平捧着书本走进教室时,忽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包药,胡建平惊奇地指着那包药问:这是干什么的呀?当时,一位叫罗斌的男生连忙站起来说:“这是我给您的药片……”胡建平奇怪地问:“为什么呢?”他深情地说:“老师,上午我看到您的手老是按着喉咙,看到您那特别难受的样子,我就知道准是老师的喉咙又痛了,肯定痛得很厉害……”顿时,胡建平热泪盈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几十年来,胡建平善于与学生交流,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和知己。自从任教中高年级起,每一学期胡建平都让学生们各自准备一个谈心本,每周一次地将学生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或课内课外的,或与同伴、朋友、师生、家人之间的喜怒哀乐忧,通过谈心本倾吐出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望或建议等。然后,胡建平及时地为他们出点子,当顾问,提供适当的帮助或便利,使他们能安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胡建平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胡建平要让每个学生得到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让每个学生觉得因为遇到自己而感到幸运,每学年胡建平都期望全班同学与自己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每天早晨让同学们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每天傍晚更会让全班同学笑容满面地离开学堂。胡建平所追求的风格是:理解、宽容、愉快、善待学生,不让学生怕而让学生“乐”。一脸的柔情,一脸的笑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头顶一片晴朗的天空。

随着社会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许多同学、战友、乡邻、村民都纷纷跨上了致富的行列,成千上万的钞票滚滚地进了他们的口袋。可是,笼中的鹰,纵然有钢笔般的翅膀,也难以飞向蓝天。每月几十元、几百元的工资已难以应酬家庭开支。胡建平常常看着墙上张贴的一张张“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奖状来安慰自己:人活着不能不挣钱,但人不能为钱而活着。有一年,皇美化工厂要招聘一名厂长秘书,有人推荐了胡建平,胡建平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把追求的目标放在教育这颗准星上,所以胡建平放弃了这一机会。皇塘镇党委组织科科长曾多次找胡建平,说要培养胡建平担任村支书这个工作,也被胡建平婉言谢绝了。胡建平弟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三番两次叫胡建平改行,胡建平依然没有变心,一直坚守在村小教育这块阵地上。

自从吴建平所在的镇推行规模办学,撤并了阳庄小学,胡建平被调入了里巷村小教学。环境变了,教学的理念新了,要求更高了,但村小教育的使命依然不变。领导有意向调胡建平到中心校任教,胡建平坚守村小,恪尽职守奏响一路凯歌。胡建平担任村小教科研员时,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科研论文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7篇,在省市各级论文参赛中获奖的有11篇,指导学生习作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有22篇。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胡建平感受到:教师工作是辛苦的,需要用良心去奉献。当今时代,如金似玉的年华,没有哪位教师能成为百万富翁,但自己的心灵并不空虚。当胡建平看到自己的学生成名成才时,胡建平无不享受着劳动丰收后的喜悦与自豪。自己虽然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同时也收获了精神财富。胡建平八次获得市、镇“优秀班主任”、 “十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通过丹阳市教育局教师进编考试与考核,胡建平终于顺利过关,不再是“合同教师”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

梦圆了,人老了。胡建平走过的路是一条泥泞之路,胡建平写下了一首《泥泞》诗,来作为精神寄托。

人生之旅有泥泞。泥泞,躲?无路!避?消极!退?怯懦!泥泞摔倒行者,摔不倒信念,泥泞缠住步履,缠不住心灵!泥泞溅污躯体,溅不污精神!泥泞造就坚强!泥泞追求光明!有泥泞才有跋涉,有泥泞才有奋行!走过泥泞的路,才会珍视坦途!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