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董健:见素抱朴守本心

作者:蔡丽洁 许妍 发布时间:2017-12-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课程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质态

  2017年8月23日,江苏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召开,全省高中教育界的“大咖”齐聚于此,共谋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之道。董健在会上作了《让高品质课程引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报告,以省泰中的课程探索为例,提出了“一所高品质高中首先要有高品质的课程”。

  纵观董健的履历,不论何时,他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课程意识。在姜堰二中时,董健就开始思考校本课程的开发;执掌姜堰教育局局长帅印时,董健重点抓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泰州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时,力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当肩负组织信任和百姓期待来到省泰中时,他牢牢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他坚信,课程决定一所学校的质态。他亲自操刀,带领团队制订了《江苏省泰州中学课程改革三年规划》,成立课程开发、专家、领导3个小组,各司其职,搭建、审议、保障课程体系框架的顺利实施,并形成以学生需求分析始、到课程实施评价终的完整流程。

  播下种子,拟定运行路线,课程从课堂的精神领地上渐渐生长出来。于是乎,颇具省泰中文化特色的“体用”课程体系应运而生,条块清晰,运行有力,从课堂出发,又回到课堂,助力学生拔节成长。这套课程体系统整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为“体用课程I”和“体用课程II”,“体”指向核心知识和素养,“用”突出个人的亲身实践和德性养成,体用兼备,知行合一。

  课程的一个维度指向学生,这样一串数字也许能够说明省泰中的变化:131门新开发的拓展性校本课程蓬勃而生,41个学生社团精彩纷呈,“数学学习体验中心”和“理科学习体验中心”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引人瞩目……而课程的另一个维度指向了教师,从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生发出的问题探究,也成为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董健笑言:“课堂是今天的生产力,课程是明天的生产力,课题是后天的生产力。”

  且行且思,宜古宜今,董健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体用兼备,平实有为。这既是建立在省泰中办学传统——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精神内核之上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当下浮躁的教育功利主义立场的鲜明回应。“‘体用兼备,平实有为’不是追求实用和投机,不是只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考生,而是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未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按教育规律办学,它强调摒弃教育的功利性,回归教育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董健如是说。

  学校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和在姜堰二中做校长时激流勇进的工作状态相比,如今的董健,理性和沉稳的色彩更占上风。“这一路走来,我的心态随着角色转换一直在变化,现在,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久,都能带着省泰中给予的力量和精神财富走得更远。”“健康、持续、创新、个性”,这是董健希望省泰中学子具备的品质。

  要将这4个词落实于一所高中的日常运行之中,需要极大的改革魄力与精力投入。2016年8月,省泰中整体搬迁,这是泰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布局的调整,也承载着百姓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待。从土建结束到全校师生正式搬入的短短8个月时间里,学校自行承担了将近40个教育教学装备采购和相关配套项目建设的工作,董健坦言,“压力很大”。但是,整个搬迁过程却异常顺利。教地理出身的董健思考方式直接而有效,采用问题导向——把问题提前解决掉,搬迁前抢通了新校区周围道路,提前开通了往返新老校区的班车,甚至从老校区运来旧课桌椅换掉味道还未散尽的新课桌椅。从宏观思考到微观落实,事无巨细,通盘考量。开学后,学校第一时间打开校门,邀请家长深入课堂考察监督……这个庞大复杂、备受关注的搬迁工程结束,董健和他的团队赢得了家长和老师通过各种渠道的点赞。

  从老校区带来的不只是为了学生健康的课桌椅,还有近乎严苛的学校管理制度。在这个由何镜堂院士设计的灰色端庄的校园里,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内、睡眠时间8小时以上、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雷打不动;不在教育教学计划外组织任何补课活动,严密监控学生作业量,学生作息时间表常年上墙、上网公示,接受监督;建立学生发展规划指导体系,让学生能“听见未来梦想的声音”。

  以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为基,进一步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董健的心头大事,“身体是1,然后才有后面的0”。也因为董健的这份坚持,省泰中很多师生都亲切地称他为“后勤校长”,对于这个名号,董健欣然接受。“师生吃不好、住不好,怎么能教得好、学得好?”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学校食堂实行“订餐制”,学生可在食堂40多种不同的菜单中随意挑选;“午休房”成为走读学生和教师休息的温暖港湾。不光这些,哪样菜学生最爱吃,冬季夏季学生宿舍水温、空调设置多少度最舒适,“后勤校长”董健“门儿清”,省泰中及其食堂也成为了家长、学生口中“别人家的学校”“别人家的食堂”。

  当然,对于绕不过去的高考,董健也直言不讳:“没有高考,就没有今天;只有高考,就没有明天。”去年3月起,省泰中开全省高中先河,在设计多样的“体用”课程基础上,率先实施“行政班+走班”教学改革试点,“必修课程分层分类走班、选修课程同年级走班、拓展类课程跨年级走班”,所有课程的实施瞄准学生差异、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朝着董健设计课程体系的初衷奔去——短期内实现“一类学生一张课表”,逐步实现“一个学生一张课表”,用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以及基于不同性格、层次的科学教育,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这也是省泰中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逐步寻找到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两者间的最大公约数,助力学生当下,也呵护学生未来,董健和团队提出了“学生高考得高分、学科竞赛出成绩、自主招生显优势、综合素质高水平”的目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董健所有为学生发展而做的努力和坚持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7年,学校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学科竞赛全面丰收——高考有2人进入全省前20名、文理科400分以上16人,国际班有2人被伦敦大学录取;1名学生在2017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中荣获中国赛区选拔赛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奥赛中,有2人分别获得化学、生物一等奖;3名学生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让社会进一步认可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张。

  目前,学校正在完善文科学习体验中心,未来还要建成艺术和体育学习体验中心,董健牵着省泰中学生的手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校长的一大作用是制定规则

  今年暑假,省泰中进行中层干部选聘,董健给出了这样一个设定:所有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教师半数以上投票,才具有选聘资格,然后由学校综合考量,根据其能力特长安排岗位。选聘完成时,全校师生零异议。“校长的作用是制定规则,从而选拔出让群众满意、领导认可的人选。”董健说。

  从学校到行政、又从行政转回学校的董健有一套沉淀多年的管理理念,他自称是“用企业家的思维来办学”。董健的学校管理有3个着力点,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率导向。“问题是第一位的,可以说,管理为问题而生,”董健说,“因此,我们提出3个‘再造’,也就是‘结构再造’‘标准再造’‘流程再造’。”

  “结构再造”主要是搭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简单来说就是想清楚有哪些事要做,由哪些人来做这些事,这些人怎样来做这些事。”省泰中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年级组负责制,突出扁平化管理,年级组负责执行、操作和统整,中层处室负责指导、考核和督查,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每一个年级体都是战斗堡垒。

  集体备课怎么备、考试质量分析会怎么开、各学科教学怎么分层,在董健看来,这些都要有明确、规范、高精的标准,“要思考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行,而不是简单地把事情做了”。基于此,学校实现了精准的“标准再造”,在工作中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董健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将和团队一起建立一整套适合未来发展的标准化体系。

  多年的行政工作经历让董健深刻认识到,完整、闭合的流程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工作效率,而董健严格要求并努力打造的这一流程不光有始有终、有反馈有评价,还突出了目标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学校的一些重要工作,如命题、考试、自主招生等,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固定的事情要有固定的人做,议而不决、难落实,万万要不得”。

  “归根到底,学校管理就是两句话,一是好的组织架构,二是好的管理效能。不能达成这两个目标就需要改革,而改革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这一点上,董健对自己和团队要求甚高,多年驰骋教育疆场的经历让他清醒意识到,如果各个条块之间不能高效协调配合,就无法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名特优教师的培养,一批批名师脱颖而出。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对董健而言,团队建设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为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到校伊始,董健便积极促成、设立“优秀团队奖”,任何一支团队,包括年级、学科、班级甚至项目组等,都可以申报。“团队只要做得好,就应该有奖励,不管是在哪个方面。”说这话时,董健语气坚定,在对教师的奖励和对困难教师的帮扶上,这位精打细算的“管家”从不吝啬。

  在省泰中,优秀班主任团队、优秀学科组和备课组队伍、优秀干部团队的打造对实现学校管理深化改革发挥了巨大的引擎作用,在董健看来,只有大家都动起来,“人人头上有目标,个个肩上有压力”,集体战斗力才能发挥出来。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有正高级教师8人,特级教师10人,地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33人,研究生学历教师84人,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的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让语文回家”获泰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话音刚落,追求完美的董健再次把目光放在了问题上,“但教学质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每一个环节都还需要继续细化、打磨、完善。培养体用兼备、健康有为的泰中人,我们任重道远。”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每个学校掌门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投身教育事业35年,历任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校长、泰州市姜堰区(原姜堰市)教育局局长、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2014年10月受命来到“千年书院,百年名校”江苏省泰州中学担任校长,3年多的时间,履历丰富的董健脚踏实地、守其本心,抓教学、顺管理,在祥泰之州书写了自己对于育人之“道”的理解。

  个人档案

  董健,1963年生,江苏姜堰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泰州市名校长。曾任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校长,泰州市姜堰区(原姜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泰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现任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 蔡丽洁 许妍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