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她是大山深处传递温暖的志愿者;热心支教,她在雪域高原播种希望的格桑花。用耐心与恒心践行宗旨,将热情与爱心献给支教,她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最美的青春之歌。她,就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的学生丁臻尧。
“因为选择追求,才来到这里”
大一那年,丁臻尧由于一个偶然机会加入了“一乡人”公益服务中心。同年暑假,她第一次前往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马龙村马龙小学,参加支教活动。去之前,她了解到马龙村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山村,且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虽然经过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一切似乎和她想的不太一样。
“我听说过支教各种不易,但我没想到是这么艰苦。”原定的火车因为怀化塌方被迫停运,她只好选择坐汽车直达贵阳。7月17日,她从南通汽车站出发,于是,34个小时的汽车之旅就这样开始了。作为一个极度晕车的人,丁臻尧说,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现在想想都觉得难以置信。
到了学校,简陋的六间教室、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让丁臻尧心疼不已。她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改变?最后,她决定给六年级的孩子们开英语课。简单的英文字母歌,神奇的英文读法……她带领这帮零基础的孩子们,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对英语打开兴趣大门。从一开始小嘴巴里嘟囔出abc,到后来逐渐流利地背诵句子,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点滴进步让丁臻尧无比欣慰。
“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陪伴者”,除了教学,丁臻尧坚持定期家访,倾听留守孩子们的诉说,切身体会孩子们的困难。从没走过山路的她,历时5小时才到达了孩子们的家,“虽然很累,但想到有的孩子每天早晨都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我也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那天下午,她尽可能多走访几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的心灵带去温暖。在此次支教行结束后,丁臻尧还惦记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她经常在学习之余通过电话和写信的方式询问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为了孩子们,能做一点是一点”
在丁臻尧看来,第一次的支教行并没有让她太理解自己支教的目的何在,只是单纯地是去帮助他们。但短短二十几天的支教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也是她不断反思的问题。
在前往马龙小学之前,她和队友们进行了众筹,并寻求基金会的帮助,为孩子们带去了约一百本图书,爱心书包,牙刷,牙膏,毛巾等物资。她深深明白只有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马龙支教行之后,她选择留在“一乡人”公益服务中心,做暑期志愿者招募的工作,联系更多的人参加公益。
“从高一开始,我就希望能走进大山深处,那里的孩子虽然没有父母时刻陪伴在身边,但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可爱。”于是,丁臻尧在“一乡人”进行了改革,除了常规的教学外,他们还采取了类似于夏令营的形式,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心灵上的帮助。
明知不容易,却还要历尽艰辛去做好,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对丁臻尧来说,这一切的辛苦都抵不过一颗热爱支教的心。“我觉得支教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和孩子们交流,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多读点书总比不读书好。”丁臻尧说,“为了孩子们,能做一点是一点。”带着这样的信念,2015年,大二的暑假,她再次踏上了支教之路。
“我只是在尽我所能,让他们变得很好”
第二次支教行,她奔向了一个更加遥远的地方——西藏昌都瓦拉寺支教点。回忆那段进藏之行,丁臻尧笑了笑,“我以为前往六盘水那次,是我这辈子坐汽车时间最长的一次,但去了西藏我才发现那还算短的。”提起那段路程,丁臻尧说现在已经不太记得当时的体会了,也不敢去回想,只记得道路崎岖,车子也是一路颠簸,而她也体验了曾以为的不可能。15号下午出发,16号的她还在车上,17号的她仍然在车上……晕车的她一直在做着挑战自己极限的事情。
西藏的气候比较干燥,早晚温差极大,紫外线极强。一开始,她和队友们每天都靠着喝降火药过日子。也曾经历过变黑、晒伤,渐渐地丁臻尧也变成了半个黑黑的藏族姑娘。在瓦拉寺,丁臻尧主要负责教孩子们汉语。因为语言习惯问题,孩子们很少会说汉语,有的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甚至一点儿汉语都不懂。从最基础的拼音教学,到简单日常汉字的书写,向学生们解释汉字的形象,丁臻尧向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特意带去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家乡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当孩子们跟着她读汉字,将学会的汉字写给她看,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让她更为意外的是,孩子们由于一直接受的佛教的学习,对于科技以及西药有着相当深的误解。在她的班上,有个小男孩胃痛,但生病了却并不肯吃药,这让她很着急。沟通后才明白,原来在那个小男孩心中,整个地球是由格萨王创造的,西药是不能吃的。于是,丁臻尧跑到外面买了药回来,并耐心地告诉他西药也是治病的良药,生病了适量吃西药不仅没问题,也能把病治好。看着小男孩吃了药,她终于放下心来。之后,丁臻尧还会每天定点定量督促他吃药。除了日常的汉语教学之外,她更多的教给孩子们科学的卫生习惯,形成初步的对外界及科技等的认识观。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什么?”这是她在进大学的时候所想的问题。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丁臻尧说看见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除了基本的学习,我还做了件让我终身无悔的事情!”丁臻尧说,“我希望自己离开大学的时候能自豪地说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