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高校 > 正文

袁 皓:做一张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名片(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爱国”有着很多定义与诠释,有为了国家放弃自己生命的悲壮大义,也有人在他乡心在祖国的深情守望,有激情澎湃热情洋溢的赞誉讴歌,也有胸怀苍生心忧天下的深沉批判。“爱国,就是做好自己,尽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提到中国的时候,充满认可与称赞”。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13级本科生袁皓对爱国最朴素,也最真挚的理解。“与世界共同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她带着这样的国际化视野和爱国情怀,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聆听中国铿锵的崛起之音。 

  同学眼中的“全能姐”:全能提升练就过硬素质 

  在同学眼中,袁皓是一位“全能姐”:语言基础好,口语表达流利,兴趣爱好广泛,做口译、做演讲、出礼仪、玩乐队、拉外联她样样都会。她深知,在国际交流中,语言是基础,文化是关键。在基础理论和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她始终力求稳扎稳打,努力学习,大学期间文化课平均学分绩点3.7分,大一学年就通过了口译考试,在校内外多项口译、演讲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能力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她始终认为,必须通过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才能夯实国际交流的知识文化基础。 

  青奥志愿者中的“故事王”:用故事展示中国魅力 

  南京青奥会期间,袁皓凭借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成为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志愿者中的一员。由于要承担直接与外宾接触的翻译与陪同工作,对于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她丝毫不敢马虎。青奥会开幕前,她利用周末、暑假前期参加了四十多天的高强度培训,学中外交流礼仪,学志愿服务规范、学赛事专业术语等等,每天培训时间近十小时。服务期间,她每天二十四小时不是在上岗,就是处于随时迎接临时工作的待命状态,炎炎夏日中,累计服务近八百小时。 

  袁皓的工作是担任埃及奥委会主席的英文陪同助理。为了迎接这位同样来自文明古国的外国贵宾,她也进行了充分准备。查历史、翻典籍,在常规的培训之余,她自己还上起了“自习”,因为她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贵宾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短短两周内,她在夫子庙讲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旧事,在古老的城墙边讲述六朝古都的兴衰过往,在紫金山分享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精髓。虽然时间短暂,却也让外宾在短暂的相处中对中国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了解。临行前,埃及奥委会主席说,“真希望我还可以在这里多待几周,听我中国的女儿给我讲更多的故事。”

  申冬奥团队里的“青年脸”:青年视角传递中国期待 

  由于在青奥会志愿服务中的优异表现,袁皓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邀请,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128届国际奥委会全会。在这次全会上,北京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而袁皓也作为南京青年的代表向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作了参与青奥会、与青奥共成长的主题陈述,从中国青年的视角为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助力添砖。 

  作为团队中唯一南京青年代表,袁皓肩负了近两万“小青柠”志愿者的使命,更肩负了800余万南京市民对北京冬奥的期冀。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青年风采,她参加了近一个月的系统培训,一次又一次与代表团其他成员沟通,一次又一次修改发言稿,一次又一次练习自己的发音,一次又一次模拟陈述,力求表达得更加地道纯正、表现得更加自然得体。在汇报过程中,她报告了青奥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情况,以自己和周围大学生、南京市民的亲身经历为线索,陈述了筹备、举办南京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和市民带来的积极影响。轻松活泼的汇报获得了委员们多次掌声和欢笑,最后,与会者用热烈掌声向这位小青柠表达深深的谢意。这一次,她用青年人的视角与故事吸引了世界的眼光,北京胜出的那一瞬间,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流下了骄傲、幸福的泪水。 

  文化交流中的“中国腔”:中式腔调传播中国文化 

  哈佛大学是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发源地,哈佛模联会议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模拟联合国大会。站在世界最高学府举办的模联会议上指点江山,与来自哈佛、耶鲁、西点军校等世界名校的学生过招,体验充满挑战的外交事务和国际挑战,这是很多人心目中难以企及的国际交流舞台,也是每年只有3000余名学生能参与其中的国际学术盛会。2014年下半年,南航首次收到哈佛模联的参会邀约。20152月,经过层层选拔和半年集训,袁皓代表南航赴美国参加了第61届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迈出了校园学生活动国际化的步伐。 

  在模联的会场上,每个人都带着双重身份在战斗:一个国家的杰出外交官和另一个国家的年轻大学生。在参会准备过程中,面对动辄数万字英文背景资料和政治、经济、环保、种族等门类繁多的专业术语,袁皓克服万难,努力越过了涉外沟通的语言关,了解所代表国家的历史、政治制度,形成准确的立场定位。站在哈佛“模联”的会场上,她通过精心准备,努力克服西方政治体制、南北半球文化习惯的差异,努力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零距离,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认可。会议期间,她向代表中国参会的荷兰大学生们宣讲中国的外交政策,努力让他们理解蓝色目光中“功夫熊猫”式的中国外交智慧;社交酒会上,她向不同肤色的青年人讲述春节的习俗和来历,努力让更多人闻到来自东方传统节日的浓浓年味。站在这百年来久负盛名的会场上,向来自70多个国家,300多所世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化交流的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用中式腔调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开放、富强和不断崛起的中国。 

  本学年,袁皓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在这所美国最激进的高等学府,她用“中国方式”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中国并建立友谊,在图书馆教美国朋友用中文书写爱和幸福,在公寓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制的中国美食,在教室和各国同学一起观看“93阅兵”,在阳台上烤着火讨论中国经济和美国大选。她努力让自己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汤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