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连云港 > 正文

邱树文:做一个平凡的有道德的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做一个平凡的有道德的人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邱树文同学先进事迹 

  邱树文同学,今年15岁。是云台中学八(5)班的一名学生。她出生在教师世家,从小就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她没有特殊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天性至真至纯,从小事做起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平实地展现新时代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她的人的喜爱。 

    她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热爱学习,热爱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在学习和生活中她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良好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刻苦的努力,为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上勤学善思、博览群书,每天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每当其他学生沉醉于玩耍,她却默默的伏案阅览或解题,在家有时候很晚还在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出色。在学习上,她有一股钻劲,从不向任何难题低头。能学好书本知识,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每天任务当天完成,保证与老师所教内容同步,并给新知识的学习留有自学的空间,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学校里,每位同学都是她的好朋友。她喜欢看见同学们灿烂美丽的笑容,于是,每次谁有困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都会找她帮忙,她也尽力帮助。在班里她的书包是最沉的,为什么呢?因为她不仅把所有的课本和练习册都带上,还要多带些练习本,笔,橡皮,甚至素描纸,宣纸她也把家里所有的都带在身边,另外还提着一个沉沉的手提袋里面装的是最大最全的英汉和汉语词典,当上课时同学们缺这少那的时候她的书包就是百宝箱了,她可以尽可能的去帮助同学们,妈妈老是心疼的让她不要拿那么多东西了,可是她想她离家比较近,她带的学习用具全了就可以方便其他同学使用了。 

  学习上优异的成绩成为她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她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谁来问她不会做的题只要她会的她都给他详细讲解,没有任何保留。有些优秀生不愿与差生交往,但她认为差生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她学习。正因为如此,她在班里的人缘极好。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她也不例外。但她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她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她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严格执行,这已经是她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她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她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她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她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她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她要帮助他们。还有一次看到奶奶家属院门口设了一个捐款箱在为一名叫琳琳的生病小女孩捐款,看了她的病情介绍她感到她很可怜,于是就跑回家拿出了100元压岁钱放在了捐款箱里。坐公交车时每次都会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需要的人,不像有些人装作没看见。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平凡的人有道德的人。 

  她逐渐长大,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努力成长为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孩子。平时,每天吃完晚饭,她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她都会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妈妈不让她做这些家务,怕影响她学习。她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就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她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妈妈生病在床,爸爸又上班,照顾妈妈的任务自然就落在她身上。她用冰块敷在妈妈的额头上给她降温,又倒好温开水,提醒妈妈按时服药,早饭和晚饭也都是她一人承包。妈妈歉意地说:文文,辛苦你了。她自豪地说:妈妈,香九龄,能温席,她都十五岁了,照顾你们是她应该做的。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勤劳乖巧的孩子,她从来无须让他们为她操心。她更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她看到爷爷、奶奶带着老花镜剪指甲很费劲,就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他们买了一个大号的带放大镜的指甲刀。 

  成绩只代表过去,她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的捕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强劲有力。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雪过后,更见青松伟岸。今后她会更加努力,为班级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厚爱。  

责任编辑:陈光明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