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7月17日—18日,省教科院在南京举办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研讨活动,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教科院(所、室)主管教育科研的负责人、部分县(市、区)和中小学校的科研骨干、5所高校教育科学学院负责人等近50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本次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发展“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应有何为、能有何为?基础教育科研又当有何为?

  这次研讨活动,正值我省教育向着2020年总体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进程中举办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个历史进程的基础教育现代化,明确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乃当然之举。

  在组织大家学习了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的有关讲话后,研讨活动围绕主题全面深入地展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教授张新平为大家做了《关于“适合的教育”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他从 “适合的教育”:何谓?“适合的教育”:为何?“适合的教育”:何为?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他认为:适合的教育是国家教育意志的新表达,是一种有关教育管理的新思维,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适合的教育”是教育样态转型的需要,“适合的教育”依靠政府推动,需要学校提供,并最终表现为学生发展。据此,他提出了检视“适合的教育”的三个维度:“政府多样化提供、学校个性化教育和学生适合性发展”。张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为本次研讨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专业话语系统。

  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基础教育科研骨干代表围绕主题,就发展“适合的教育”所对应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所需的教育科研样态、区域教育科研的目标任务、教师和学校“应为”和“应答”等话题,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和已有实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了交流。

  应邀参加活动的5位高校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结合大家的交流,做了点评和提升性发言。

  南通大学邓宏宝院长从激发学生追求“适合的教育”的意识,提供多样化教育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正确理解教育的适合与引领、群体与个体、当下与长远等以及为学生提供“和而不同”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阐述。

  江苏师大赵峻岩副院长从教育中存在的过度化问题、乡村教师的培育、“适合的教育”在不同阶段的“钟摆”效应等方面做了阐述。

  南师大冯建军副院长从教育“谁适合谁”的问题发起追问,提出所有的适合都应该围绕适合学生来进行,应是“X”适合“学生”的模式,从学生是首先是人、然后是学生身份的人、然后是学生个体的人三个渐进层面来理解“适合的教育”适合谁。“适合的教育”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人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让“适合的教育”成为适合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

  苏州大学冯成志院长从“适合的教育”——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角度,论及对“适合的教育”的理解、“适合的教育”的选择、“适合的教育”的发展阶段、“适合的教育”的顶层设计等。

  扬州大学陈秋苹院长认为,“适合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再思考、补充和发展,是一种回到“教育原点”的教育理解,要让优质的教育与“适合的教育”对接,她认为制度层面的“德”是推进“适合的教育”最重要的“德”。

  研讨中,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亮明观点、提出问题、设计路径,讨论有深度、有观点碰撞,真正体现了本次活动“研讨”之本义。

  省教科院王国强副院长就本次研讨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大家不畏高温酷暑前来参加这次研讨活动、钦佩大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为,大家围绕主题的精彩发言,既有理性的批判性思考,也有实践的路径建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他强调,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作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灵敏地、及时地把握、回应教育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各种现象,是教育科研机构的天职,是履行好“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引导舆论”职能的基本要求。

  他指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完成相应任务,无不成为了那个时段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有力有效地引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江苏教育正向着2020年总体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平优质教育”的今天,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今后一个阶段具体目标和任务的明确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将直接影响到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江苏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品位。

  他认为,与江苏整体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样,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在教育现代化旗帜下,以什么样的既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又真正适切的目标任务,引导各地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向深入,意义非同一般而又极为迫切。

  他说:今年6月19日,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在靖江市举行的“适合的教育”讨论会上指出,“适合的教育”比较贴近目前社会各界对江苏教育的总体期待。

  他认为,从教育科研机构履行服务决策职能的基本要求出发,完全应该灵敏而及时地研究、把握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为科学地解读决策、完善决策、促进决策转化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作出主动、积极而有效地努力。因此,如果说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发展“适合的教育”为主旋律、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新阶段,标志着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启了新的征程,那么,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里,基础教育应有何为、能有何为?基础教育科研当有何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科研工作者认真地加以回答。而这也正是省教科院组织这次研讨活动的初衷所在。

  他认为,迄今为止关于“适合的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微观层面为多。但是,广义上的“适合的教育”,既是宏观、中观层面上的追求、又是微观层面的要求,而宏观和中观层面上的努力终极指向是保障、促进在微观层面上的落实;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追求的完整意义上的“适合的教育”,应是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协调一致、同时用力的结果。

  他指出,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有质量、有深度的教育科研做支撑。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在“适合的教育”主题下,既要找到“已为”之点、又要找到“未为”“可为”“将为”之处,充分发挥教科研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科学而全面地阐释“适合的教育”的内涵;既要从教育体制等方面顶层设计的角度思考和辨析“适合的教育”,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不同方面对发展“适合的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需要搞清楚“适合教育”是什么、“价值何在”等概念与意义建构问题,还要回答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适合的教育”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支持、需要教师做出哪些改变、效果如何评价、需要哪些课程的支持等等。

  他说,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围绕“适合的教育”的研讨,还是在明确一个要求:肩负着“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引导舆论” 职责的教育科研机构,要提高理论创新和决策咨询能力,及时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立一种导向,教育科研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宏大背景思考、研究教育问题,还要及时回应教育追问、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孕育一份期待:统筹、协同全省各级各类教科研力量,不断提高教科研机构的履职层次和水平,巩固提高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促使教科研工作与江苏教育强省的地位相匹配。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整理)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