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

作者:唐江澎 发布时间:2018-08-02 来源: 《江苏教育》

  当下探讨“适合的教育”这一话题,其本质是倡导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探索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当下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升学需求”僭越价值序次,凌驾于一切追求之上,成为教育活动马首是瞻的事实导向;“分的教育”演变为一些学校的“教育品相”与生态样式。其实质是将“科学获知”这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凌驾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之上,将因材施教的适切性教育变成等级化切分,把人当作被训练的机器,把涵养熏陶的丰富教育活动窄化、僵化成应试行为,把人的精神完整性割裂成理性知识的碎片。这样的教育不仅无法培植学生热爱学习的强烈动机,无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持续动力,更会让学生在一次次急功近利的阶段目标达成中变得短视、被动、无奈和应付,失去自主发展、创新创造的活力、动力,最终也必然导致社会成员阶层分化。我们应该确认:“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教育培养将新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这种“人的灵魂的教育”才可以将“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

  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推进变革的智慧策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倡导“精微变革”,就是把“口号”变成“方案”,在教育终极价值追求的宏观视野内,致力于探索合乎教育规律的变革路径,争取在课程、教学、评价细分的具体领域内寻找到现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策略。对于江苏高中教育而言,制定体现发展“适合的教育”理念的高考方案,是适合的教育能否落地的关键所在。

  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我们以坚守的定力努力去做。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曾感慨:“改革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其实不然,因为它们从来就未得到实施。”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来说,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行动。也许我们的实践没有多少超前性与引领性,但至少我们从“分的教育”向“人的教育”努力前行了,每走一步就前进一步,久久为功,每一个明天都会比今天更美好!关注明天而又共处今天的人,也许会更理解我们走出当下重围的艰辛与意义。

  发展“适合的教育”,需要大力营造优质均衡发展的高中教育环境。在江苏,要维护好百年以来高中名校林立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高中以县(区)为范围招生、实行初中学校指标分配、引导义务教学在大学区内优质均衡发展,防止和纠正一个大市范围依靠集聚优质生源、优秀教师来办一两所超级中学的发展模式。那些超级学校的强势崛起,是以好生源、好教师的过度集聚为条件和代价的,不利于整个教育生态的优化,不利于发展“适合的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惠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