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汶河小学:依托历史资源,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正谊书院少年国学堂”是扬州市汶河小学依托扬州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汉大儒董子祠建设的一所弘扬中华国学的场所。2013年学校推进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逐步走向“物型课程”的文化创新之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主播田博琳,亲眼目睹了这“务本桥畔的读书佳地”后,由衷感叹:“这是一所被‘国学’浸染着的校园。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小学校园!”

  一、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书院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环境,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孩子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

  1.营造古色古香的校园文化

  复建后的正谊书院再现了明清时代的厅馆风格:门楼端庄而不奢华,俨然学府气派气质。“务本”“景贤”和“崇文”三楼掩映于庭院的花树丛中,同时恢复“资任堂”和“博闻”“起道”二斋。浓缩历史文化于一隅的回转连廊和陈列历代碑刻的碑林,逶迤其间。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温、良、恭、俭、让”五个大字,它是正谊书院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似一道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美德长廊呈现了图文并茂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明礼诚信,厚仁笃行;文化长廊展现了精美典雅的以国学为主题的师生书画作品展,彰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楼道间、过道旁再现了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即使是花坛内盛开的花朵也充满诗情画意……经典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2.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走进教室,独具匠心的个性展示栏,主题鲜明的自主栏,琳琅满目的经典图书架,生机盎然的自栽植物群,凸显着每个班级的文化内涵。书桌上一本本耐人寻味的经典诵读笔记,黑板上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一幅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读书标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国学经典就是这样“润物无声”地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

  二、体验三礼,潜移默化

  少年国学堂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以“体验”为核心,引入丰富多样的活动,创设国学育人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入学开笔礼:开笔礼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四礼”中的第一礼,也是人生的首次大礼,俗称“破蒙”。开笔礼作为人生进入学习阶段进行启蒙教育的纪念仪式,在古代是一项隆重的典礼,而在旷古大儒董仲舒的祠堂前举行开笔礼更具意味。开篇致辞——铺垫开笔仪式的厚重底蕴;自正衣冠——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致礼董子——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朱砂开智——寓意孩子开启智慧,眼明心明;击鼓鸣志——让孩子目明耳聪、树立志向;描红“人”字——让孩子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简约而又不失丰厚的开笔礼仪式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一次教育理想和人生梦想的集体放飞,能唤醒每一个孩子对生命、人生的重大体悟。若干年后,当孩子们忆起董子祠前的开笔礼,应该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

 

  十岁成长礼:“成童礼”是中国传统汉文化中,子女由童年向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种礼仪。而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就有了现在的“十岁成长礼”。举办地点是在正谊书院的碑廊前,碑廊上有五个大字“温良恭俭让”,向孩子们无言地传递着谦谦君子之风: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小学毕业礼:人生是需要有一些里程碑式的记忆的,毕业礼就是师生共同见证的一个特殊时刻。诵读《少年中国说》,挥洒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为祖国奋发图强的愿望;行谢师礼,表达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课程建设,落地生根

  1.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打造校本课程

  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遴选出吟诵、古筝、围棋、书法、国画、武术这六种技能,融入现代的课堂,编写出一套符合少年国学堂实际的,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系列——《走近董仲舒》《有趣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浩瀚的诗词》等。

  2.以国学特色活动为抓手,开设选修课程

  正谊书院少年国学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开设了琴韵悠扬、趣味剪纸、水墨、戏曲、陶笛、扬派木偶、毛笔楷书、国术等系列特色选修课程。学期初,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方式,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两至三门课程,上选修课,遵循“先报先得”原则。一般每个班控制在40人左右,个别班级如“琴韵悠扬”班为确保教学效果,限定在22人之内。

 

  3.以互动平台为载体,创设体验课程

  国学堂独家定制的汉文化体验馆集礼仪、吟诵、书法、茶道于一体。每个级段目标明确,低级段偏重于熏陶与兴趣,中级段偏重于实践与积累,高级段偏重体验与展示。充分利用古城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多种国学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还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国学实践环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学学习与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我们还建立了正谊书院国学课程网站,开辟了“正谊杏坛”“课程资源”“经典品读”“雏凤清声”“它山之石”等栏目,让教师利用不限时空的网络平台,菜单式地进行自我专项培训,拓展国学知识。学校还联合组团学校、城乡结对学校举办“可亲的经典”课程文化专项研讨活动。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