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管理”,让校园食堂每一天都阳光(图)

作者:瞿春红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 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的小食堂,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小食堂的一天——

  早晨7:20

  一位食堂工作人员验收、过磅每一种食材,另一位则在一旁将每个步骤和数据用摄像头记录下来。

  早晨8:00

  两位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堂仓库领取、过磅、拍照登记入库的佐料。

  早晨9:00

  一切准备就绪,厨师开始烹饪孩子们的午餐啦。整个步骤也同时被高清摄像头进行直播。

  三(1)班陈治舟同学:我最喜欢食堂阿姨们做的秧草菜饭啦,就像我奶奶做的秧草菜饭那么好吃,香喷喷的,每次我都要吃一碗呢。

  自从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实施“五常管理法”以来,如此阳光的情景在小食堂天天可见。

  “五常管理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新坝小学充分认识“五常管理法”管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这一管理法的助力下,新坝小学通过审查评估,率先取得“食品安全星级示范学校”称号。

  常组织,制定食堂管理相关制度

  新坝小学十分重视食堂管理,为此,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五常管理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堂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制度保障的同时,还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和食材清洗、打扫清洁等比赛;以及组织食堂工作人员每周提前制定好食谱,并注意营养搭配,学校所有的努力只为用心做好孩子们的每一餐,让“五常管理法”真正落地。

  常整顿,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参与食堂工作的人员须着装干净整洁,配备齐全,并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进入操作间,餐具须由厨房统一清洗后放入消毒柜进行消毒。每天,食堂工作人员会对食堂内所有的区域进行整理,把物品定点摆放,并贴上相应的标签。食堂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监控清楚看到。

  食堂负责人肖慧主任说:我们新小食堂的工作人员就像一家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爱岗、敬业、奉献、合作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把食堂服务工作做好,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常清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学期开学前,学校会要求厂方对直饮水供水系统进行消毒、清洗,设备检修,开学后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师生饮用水安全。

  食堂工作人员坚持每天进行食材审验、认真清洗和卫生检查,对食堂卫生进行全面的大扫除,包括地面、墙面、死角等等,营造干净、清洁的食堂环境,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学校还经常清洗洗手台,在各洗手处张贴标语和宣传栏,引导学生养成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食堂工作人员吴春景说:我平时负责学校餐具消毒和直饮水安全工作,每天我来校第一件事就是去开直饮水的开关,虽然平凡,但我会一直坚守在守护孩子们饮水安全的岗位上。

  常规范,推进“阳光食堂” 平台建设

  新坝小学根据扬中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江苏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拍摄每一笔食材过磅的照片上传至工作平台,同时输入单价、重量、农检报告、入库单等。确保每天数据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

  每一样熟食都会进行留样、填写留样单、注明菜品,再将详细过程和信息拍照上传至平台。

  二(2)班徐浩然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王校长告诉我们什么是“阳光食堂”,食堂的各项操作都要拍照上传至工作平台,还告诉我们食堂的一些创新做法,对于新小的食堂,我挺满意的。

  常自律,常态监督形式多样

  1.开展五常培训指导工作

  定期开展“五常管理法”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食堂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五常管理法”的作用和意义,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五常管理中。

  2.行政巡查形成常态监督

  校长、分管校长及其他行政人员对食堂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尤其对食材单价、菜品质量等进行通报。

  每天中午,至少一名校长室成员陪餐,陪餐校长对当天的伙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3.责任督学督查食堂情况

  责任督学定期对学校食堂工作进行巡查,查看食堂的清洁等情况,对食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在督查过程中,让相关责任人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朱林武校长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卫生不但和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且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校积极实施 “五常管理法”,用心、细心、贴心地做好令人放心的饭菜,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载: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瞿春红(扬中市教育局)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