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情怀与梦想 一直奔跑在路上

——无锡市前州中心小学教师邓志琴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1998年夏,作为无锡师范学校最后一届普师班的毕业生,走上了乡村小学的讲台。她怀揣着“塑造孩子未来”的情怀与梦想,如一位披荆斩棘的勇士,在小教的园地里全力以赴、矢志不渝。寒来暑往二十载,她担当着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和模范者的角色,先后被授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无锡市最美教师”“惠山区优秀教师”“惠山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起始站——开荒

  追溯到1999年,惠山区还是无锡市“撤市并区”之前的锡山市,小学没有英语课。为了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需要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她通过层层面试之后赴南京教育学院进行了半年的脱产培训,从语文学科转岗成为第一批小学英语专职教师。

  从最初的五年级起始牛津版教材,到后来的三年级起始译林版教材;从最初的仅有2名英语教师,到目前的近30名专业师资。她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每天超负荷工作,跑到两腿断、喊到嗓子哑是家常便饭。

  一切从零开始,她肩负英语学科的全面管理,自然冲在教学研究的第一线。2001年,申请加入上海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实验基地并展开国家级课题《直接拼音 英语入门》研究;2003年执教三年级口语课《In the park》,作为“惠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课例”被拍成光盘推向全国;2005年作为惠山区讲学团的成员之一,赴延安甘泉县参加交流与讲座;2007年带领团队突击作战,高质量地通过“无锡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的验收……

  那是一段白手起家的岁月,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描画,小心谨慎地选材、布局、构图、上色……尽管困难重重、令人生畏,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顾不上抱怨“怎么还没有修好上山的道路”,而是义无反顾地向着“高山”挺进,砍断影响上山的藤蔓杂草,铺设层层而上的石阶梯条。这是一种初生牛犊的勇气!

  途径站——跟跑

  伴随着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英语学科的列车开始升级和提速。置身于一路向前的队伍里,她有意识地将自己置于工作能力的极限地带,在一次次拼搏中收获成长。去新加坡进行友好学校的联谊交流活动,到徐州市丰县范楼镇京庄小学上课送教,赴澳大利亚参加两个月的英语进修。2014年,成功晋级“无锡市教学能手”;2015年,在“省级联盟校”等多个活动中评课、讲座;2016年,续聘惠山区学科中心组成员;2017年入选“无锡市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2018年,被推荐参加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一年研训。

  在前行的路上,她始终不忘自己的薄弱底子。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大专、本科两本学历证书,同时完成第二本科“英语教育”的学历晋级。这是一种竭尽所能的毅力!

  下一站——精进

  与课改同行20年,她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中层领导,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变化,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尽管有“家有俩宝”的负累,还有人到中年的困扰,但是她舍不得放慢研究的脚步,继续以孜孜以求的姿态前行。

  她醉心文字,喜欢用笔耕的方式梳理教学所得。多年来,她撰写的《从细节入手达成英语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从一次磨课经历谈新版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等共计45篇教学论文先后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江苏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全国各级各类期刊。

  她潜心课题,学习用系统的方式展开教育研究。从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教学全面质量的管理研究》的研究开始,学校多个课题在她的重点参与下顺利结题。目前,由她主持的《“教学育人”导引下“E+STREAM”区域创·享行动》课题,正在“跨学科融合”的新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她关心大局,坚持用服务的意识引领全体发展。作为学校师训工作的负责人,期初计划、期末总结,需要通盘考虑、斟字酌句;大小培训、教研活动,需要精心策划、落实到位;教师月文、读书活动,需要严格把关、逐一评改。这些事务可谓繁杂,却是学校这部机器得以运转的要件,所以常常告诫自己:做好表率,强化服务,把工作做到家。这是一种进无止境的决心!

  迈过从教20年的门槛,她依然意气风发。如果说,投身小学英语教育,只是一次偶然的机遇;那么,这些年的风雨兼程,就是揉进生命的坚守。未来没有终点,她将一直奔跑在路上!

(无锡市教育局选送)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