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润泽特殊儿童的心田

---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优秀班主任李公治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李公治,女,197511月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学历,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港城名师,连云港市优秀班主任。19966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从事聋儿语文教学、学前听力康复工作和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工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为了这份爱,她在特教岗位上坚守了24年。24年来,李公治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学前听力康复教学和融合教育巡回指导的工作上,饱尝了特教老师的辛酸甘苦,也让心灵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得到升华,更深刻地领悟到了“特教”这一职业的真正内涵:那就是用爱去润泽残儿的心田,用奉献来托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来,李公治先后被评为连云港市“港城名师”、 市“333工程”培养对象、区“名教师”、“市师德模范”、“市优秀园丁”、“市优秀班主任”、“市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区优秀班主任”、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9529日至612日,李公治老师参加了江苏省残疾儿童融合教育专项研修班赴日学习。 

  胜似母亲满是爱 

  2010年,李公治被安排到培智部任班主任。望着一群淌着鼻涕、流着口水、木讷的孩子,一丝丝苦涩止不住地从心底往上涌,她想退缩。“既然选择了这个充满爱的职业,我就要把师爱真正传递下去,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看。”这句话又在耳边萦绕。 

  李老师打起精神来,欣然接受。智障孩子从年龄到智力发展都各不相同,教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在普通学校,教学生认字时,老师只需要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字,带着学生去写,去读就可以了。可对于智障儿童,她要握住他们的手,手把手教他们写字,还要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说,写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效果呢?还是让人禁不住摇头。 

  班里来了一名七岁语言重度障碍的男孩子,自理能力几近全无,上厕所都需要按时提醒。即使这样,但是李老师毫无怨言。她还常劝慰青年教师,“这就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责任。”而她家里的宝宝,这时候才不到三个月,更需要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她知道,她的孩子们不光有父母的爱,她还有外公、外婆、奶奶,她能得到很多人照顾。而学校多接纳一个孩子就是多解放一个家庭,智障孩子早一天入学就能得到多一点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特别是住校生,这些孩子远离父母、亲人,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没有了亲人的关怀。他们彷徨、失落,长期以往就会产生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打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李老师会不假思索的给出我的答案——母爱,给他们更多的母爱。 

  由于班级事务繁杂琐碎,她无法抽空给孩子喂奶。多少次走到自家楼下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小床里孩子在期盼的等待,这简直就是痛苦的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女儿,一边是缺少关爱的残疾学生,真是取舍两难。最后,李老师毅然下定决心,给孩子断了母乳,让60岁的老母亲带到乡下去照看,她和女儿周末才能相聚。 

  李老师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她的学生学习和生活,让她们从依赖老师到相信老师,再到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逐渐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但她的女儿却在一天天离我越来越远。李老师的心很痛,但转念想到她的学生在一天天开心快乐中成长,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折翼天使全省获奖 

  班上的顾同学,是个特殊孩子,她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爸爸聋哑,妈妈智障,她一出生就由爷爷奶奶抚养。爸爸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无力教育她。李老师视她为自己的孩子,倾尽全力帮助、教育她。生活上无微不至关心她,为她添购生活用品,换洗衣物;学习上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循循善诱;遇到困难,李老师总是及时伸出援手。李老师发现顾同学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对舞蹈感兴趣。李老师自掏腰包,在网上购买很多舞蹈视频,利用空闲时间播放给她看。对她的动作,李老师手把手指导,耐心纠正,一遍、两遍……一个动作往往重复无数次,常常忘记回家。为了更好地辅导她的舞蹈,李老师刻苦钻研,认真研读舞蹈方面的书籍,用心观看相关舞蹈视频,俨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助残日活动中,李老师组织编排课本剧《丑小鸭》,顾同学饰演剧中主角。为使她正确把握主角心理,演好角色,李老师反反复复给她讲故事,解释内容,使她正确理解、深刻领会故事内涵;为使动作优美到位,李老师一遍遍示范动作,裤子磨破了,膝盖磕青了,胳膊肘练肿了,常忘记时间,忘了家中饿肚子的孩子,和学生一起吃,一起练。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李老师千辛万苦的指导下,课本剧《丑小鸭》在全省盲、聋、智障学校文艺节目汇演中荣获三等奖。近八年来,李公治牵手30多名贫困儿童,资助金额达10000多元,她用爱心、诚心成功挽救了2名问题儿童。 

  为爱执着铁树开花 

  2011年年底,李公治又被安排到学前听力康复部,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专业,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李老师的专业是聋教育。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岁多到六岁的孩子,她真变成孩子王了。面对这么一群听障的孩子,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精力,远比教一个普通学生难度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小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双耳失聪并没有掩盖住她的那份灵气。面对孩子那张红扑扑的笑脸,李老师暗下决心,想方设法也要让她学会说话。她让孩子去摸自己声带的振动,通过辨别声带振动的不同来掌握发音规律。孩子还是不能区分,她就用筷子抵住舌尖比划。一边比划一边说,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他们掌握。一节课下来,经常会累得一身汗。为了让孩子僵硬的舌头灵活起来,李老师带着她做舌体操,舌头伸出、缩进、左转、右转……孩子小嘴干裂了,便给她抹上甘油,自己嘴角渗出了血,孩子用颤抖的小手给她擦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小茹终于喊出了第一声“爸爸、妈妈”。那一声来自心底生命的呐喊,如一声春雷震撼了她父母的心灵,他们的眼泪像决堤奔泻的山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的,他们新的生活,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幸福,来了! 

  教学工作虽然辛苦,但她毫无怨言。李老师毫不夸张地说:“我既是教师,又是保姆,也是心理医生,扮演多重角色。”当听到那一声声含混不清的‘老师’时,她常常会被感动地热泪盈眶。现在自己多付出点,孩子长大后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看到生活的光明,也减少家庭的负担。家长们对孩子的每点进步都记在心上,他们经常夸老师在教学上有办法。有的家长问道:“李老师,你是不是有什么灵丹妙药,让我的孩子开口说话了。”一谈起李老师,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坚持读苏霍姆林斯基、读杜威、读陶行知、读于永正…近年来,李公治连续荣获连云港市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市第二届教育康复技能大赛一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连续两届市中小学教研能力大赛一等奖、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主持多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市中长期课题已顺利结题,被评为省“精品课题培养对象”。一项项荣誉,一项项大奖,一项项成果,都是她工作实绩的最佳证明。在她的引领和带动下,一批批青年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教育课程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及各类竞赛当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就是李公治老师的真实写照吧。她曾说:“我愿永远耕耘在特殊教育的百花园中,我愿把我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我钟爱的特殊教育事业,引领每一个残疾孩子到达幸福的彼岸!”相信在她的爱的滋润下,残缺的生命将不再残缺,脆弱的心灵将变得无比坚强,世界将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