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20年 > 最美班主任 > 盐城市 > 正文

让心灵开出美丽的花

——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优秀班主任刘颖颖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3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刘颖颖,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每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每一学期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集体”。因其班级建设出色,班主任工作优秀,2013年新河实验小学二(1)中队荣获“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她是一名拥有着崇高人生追求、高尚师德情操、强烈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班主任。

  热情敬业,美在多面

  教龄10年,班主任也足足做了10个春秋,刘老师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班级的板报设计精美,主题鲜明,小到卫生安全、班级足球文化建设,大到文明礼仪、人生警句,凝聚着她这个设计师的心血。她还是一位勤劳的园丁,让班级的植物角生机勃勃,几张废旧书桌被回收利用成花架,整齐摆放着绿植鲜花,她与她的孩子们一起浇灌着生命,营造着和谐的班级氛围。每日晨诵晚辅,她又化身为辛苦的清洁工,拾起扫帚、扛起拖把、擦窗抹桌,只因孩子们还小,整理教室还得她亲力亲为。

  有时她是一个孩童,钻进学生堆中一起游戏;有时她是一个导游,引领孩子畅游,叙述城市的前世今生;有时她又是一名演员、修理工、有爱的保育员……她将班主任这个多面手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因为她对班主任这个职业充满热爱。

  默默无闻,美在奉献

  因为学校的工作需要,刘老师不仅担任一个班班主任的工作,还同时兼顾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双班教学再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这样的工作压力持续了八年。哪怕她怀有身孕,也从未舍弃她的班级,从未脱离过她的学生。从清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直至放学,她的工作就不曾停歇,早读、上课、领操、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一件接着一件。2016年刘老师怀上了她的第二个孩子,秋学期已过大半,孩子们已经熟悉了自己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如果中途换老师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学校也没有合适的人员进行替补。考虑再三,她并未向学校申请减少工作量,仍旧带领着两个班级的孩子,做着班主任的工作。在校园里,你看不出她的疲惫,看不出她是一个特殊的孕妇。

  每天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她静候在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安静的课堂里,她将知识娓娓道来;暖暖的午后,她追随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默默守护;直至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夕阳,她目送孩子们的安然离去。忙碌的一天如流沙般悄然而逝,刘老师的腿跑酸了,她的喉咙也喊哑了。是什么支撑着她对班主任事业的执着与热情,想必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于奉献”的信念,想必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想。

  大爱无痕,美在无私

  班主任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胜于小爱的无私“大爱”。刘老师是2个年幼孩子的母亲,她的小儿子自哺乳结束后就和奶奶一起居住在老家,刘老师心中既是想念又是酸楚。可是除了年幼的孩子,她还要照顾班级里的孩子,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她只得等到周末的时候才接回自己的孩子。即使这样,她也常常因为班级事务繁忙或是和家长交流而耽误接回自己的孩子。短暂的周末结束了,也意味着她和孩子要很快的别离,她必须赶回去,赶回她的班级。

  刘老师喜爱她的学生们,喜爱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端正坐好的可爱模样,喜爱他们那一双双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渴望的眼睛,喜爱看到他们有时在课堂上走神被发现后那慌张又惊讶的表情,喜爱听到他们叫她“刘姐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刘老师博大无私的爱里有着崇高的使命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春风化雨,美在坚持

  刘老师的责任离不开她对孩子们的“坚持”,她喜爱班级里的孩子,常常看见刘老师蹲下身来和调皮纯真的孩子们耐心交谈。

    刚入学时,她的班级中有一位特殊的男孩,男孩难以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课堂上更是难以遵守纪律,不能够接受老师们的良好行为建议,和同龄的孩子们也难以建立正常友好的同伴关系,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自我伤害的行为倾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刘老师一次次的和男孩谈话,倾听他的想法,纠正他的行为。放学后,她还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乃至爷爷奶奶深切交谈。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坚持与守护,那位男孩的心境终于有所调整,渐渐融入班集体中。

  “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刘老师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刘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同行。

    教师很平凡,教师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刘老师却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她的爱,不仅让她的孩子们在合适的花期里美丽绽放,也让她自己美丽起来!

 

责任编辑:范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