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20年 > 最美班主任 > 盐城市 > 正文

以爱为梯 情注三尺讲台

——江苏省东台中学优秀班主任张昶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三尺讲台日日歌,十八年,他倾心弹奏教学曲一首。

  牢记责任爱为梯,寒暑往来,他接力学生前行,真情“俘获”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心灵。

  这便是张昶,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二(2)班班主任。

  爱,洋溢在每一个天使心里

  “张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高考前夕,父亲患癌离我而去,那个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是您像父亲一样鼓励我、照顾我,并主动帮我补课,不仅使得我偏薄弱的化学达A了,还考上了东南大学。”

  “张老师,你还记得吗?高中时有阵子,我迷恋上了手机游戏,是您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和我谈心,劝导我,引导我,终于直至帮我戒掉了游戏瘾,考上了湖南大学。哪怕到了毕业的时候,您还再三叮嘱我凡事要多动脑,做人做事都要头脑清醒。”

  ……

  这是张昶手机里保存的历届学生发来的微信,一条又一条,竟有上百条之多。18年的教学生涯,12年的班主任经历,虽然已经不是很记得清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可每一条微信发来,他都能立马回忆起那年那月,在一起的日子。每一条微信都有一个动情的故事,一个个故事拼接起来,便成了随笔集,书名是为:亲爱的老师。其实,这些微信只说出了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在岁月里沉淀为学生们的记忆。比如,每年中秋,他都会带着月饼陪住宿生团圆;高三最艰苦的时刻,他特地为班上的住宿生在饭店加餐补充营养;他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成立“班级奖学金”,一位考上西安交大的同学曾经这样说:“我至今获得的最重要的奖项,不是市里省里的比赛,而是张老师私人设立的‘班级奖学金’,钱虽不多,但那奖金总让我心里觉得阳光满满。”

  大家都知道,高三因为辛苦、因为奋斗成了很多人最难忘的岁月之一。对于张昶的学生们来说,高三还因为有张老师,这段日子格外让人铭记。可也只有经历过高三、做过高三班主任的老师,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2017年8月,正在教高三的一位化学老师突患疾病住院,谁来接替?这时校领导想到了刚刚在2017年高考中带领高三(6)班取得优异成绩的张昶。尽管有过代班经历,可一次性代两个班(其中有一个为实验班)教学任务和班主任,挑战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领导的信任和孩子们期待的目光,让张昶迎了上去。那一年,张昶在两个班之间奔波、忙碌,一日日练成了三头六臂,工作再忙,也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受影响。每走进一个班,张昶给孩子们的都是元气满满的形象,殊不知,从课堂上下来,他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严重缺少休息,也使得他的身体抵抗力一日日降低,那一年几次三番的重感冒就是警告,可是张昶笑笑,一刻也没有退缩。谁知高考前夕他患上了带状疱疹,说不出的痛,让家里人都为他着急,可他笑笑,熬几天就去治疗。送考那天带状疱疹折腾地他疼痛难忍,可是一走近学生,他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给学生一张灿烂的笑容和坚定的鼓励。那一年高考中,他所任教高三(2)班化学达B率为100%,所带高三(3)班班级总均分平行班第一,985、211类名校人数名列平行班第一,本一上线率名列平行班第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想到这些,张昶总觉得,辛苦过的岁月都是值得的。

  爱,特殊寒假里的暖心情怀

  今年春天,对于张昶来说,是教学生涯里极为特殊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超长假期、线上学习,直接对教学提出了挑战。

  同样是教学,可是没有讲台,一台显示器,如何有计划有效果地开展教育教学呢?张昶的闯劲儿又来了,原本对电脑网络技术并不精通的他,硬是尝试了三四种直播教学软件,比较各种软件的优缺点,最终做出相对优化的选择。过了硬件关,教学质量邂逅网络教学,这软件关,如何突破。升级为“主播”的张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希望自己的课堂依然如平常一样生动有趣,希望学生们依然能够聚精会神,隔着屏幕,这些希望都只能靠一日日的争取和努力。为此,线上复课一启动,张昶就恢复了早六晚十的作息。闹钟都不需要设定,家人还在睡梦中,他悄然起床,然后在电脑屏幕上,呼唤着他的学生们,看着一位位学生起床、洗漱、坐到电脑前开始早读,他欣慰无比。

  是的,作为教师,学生们学习状态、效果便是他的勋章。十八年,张昶总觉得自己就是那架梯子,接力孩子们从这头爬到那头,每一个孩子都爬过去了,他作为梯子的身份,便成就了。网课期间,白天课时上足了,可以保证,晚自习呢?孩子们的晚自习效率如何?张昶倡议学生在网络会议室里进行线上晚自习,孩子们坐在电脑面前,他也不离开,亲自做表率,在“会议室”坚持陪伴学生自习。网课的日子,对于张昶来说,并不因为宅家而轻松下来,线上教学每节课都要使用不同的课件,更何况,张昶任教两个进度不同的创新班和实验班,不同的班不同的课件,每一份都要从手上过,为此,在家一天,电脑面前一坐几个小时都是常事,眼睛酸疼,点些眼药水,继续。夜深人静,学生下自习了,张昶的事儿还没完,学生的作业还要在小程序批改,一忙又到深夜。疫情期间,他还参与录制的盐城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空中课堂教学视频,获得广泛赞誉。

  隔屏不隔情,每一个孩子都好好上课、快乐生活,是张昶最希望的事儿。所以,当得知班上某同学,因为家里去年生意上亏了大本,几乎家产被抵债一光,父母连电脑或者手机都没法满足孩子了,装网的钱更是舍不得拿出手后,张昶的心里一阵阵地疼。立马就决定去给孩子送去一套,可是转念再一想,也许学校里还有其他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于是,张昶将这事向学校进行了反应,并建议学习排查一下。果真,排查下来全校共有8名同学存在类似困难。经过学校报告、教育局同意后,学校开展了“为困难学生赠送网络教学设备”的关爱活动,为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送去了希望的春天。

  防疫知识,是年后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班主任,张昶常常在课堂教学中,把试卷评讲、提问答疑、生活指导与当前战“疫”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们进行疫情防护知识普及,以及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网课期间,张昶还多次召开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联席会议,主题包含“感恩”“生命安全”“学法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不可能每个孩子进度都一样,态度都一样,对一些贪玩学生、心理有健康隐患的学生,张昶更是倾注了更多的关切,网课期间时不时地就进行及时性、主题式家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其间,学校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突发疾病,第一时间,张昶送去了自己的关心,自己带头捐款的同时,他还积极发动他的“朋友圈”进行捐款,前后共捐上万元,为孩子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爱,在浸润中引领成长的脚步

  “做有文化的东中人,大写自己的人生梦想!”多年担任高中班主任的张昶明白,育人永远渗透在学生成长的每一天,是更深度的教学质量。是的,无论接哪个班,他都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走上讲台后,他就将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作为实施教育与管理的起点。因材施教,在张昶的教学实践中,这是方向,是真理。在他眼里没有差生,只有需要拉一把的孩子,他会在班上大力培树典型,弘扬班级正能量,也会针对性地组建“青春1+1”互助小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追星、早恋、网瘾等棘手的问题,采用拉一把的方式,走近他们,心贴心交流,有效化解了学生的成长危机,让学生一心走在健康成长的路上。

  一直注重班级文化的张昶,无论接收哪个班,都将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火炬,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如目前所带的高二(2)班,从高一年级起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砥砺成长”的发展宣言,然后在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磊达杯奖学金竞赛等活动中,他都以这一班级精神来激励学生奋发。也正是这样的班级文化,他的学生参加活动热情高涨,出力出智,忙前跑后,不但在学校活动中取得了佳绩,而且个性才能得到锻炼,也涵育出不一样的“高二(2)班成长品格”。今年,高二(2)班被东台市教育局表彰为“东台市中学先进班集体”。

  耕耘与收获同行。18年,从刚踏出校门的小年轻,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张昶已然成了学校的“标牌”教师,常年任教实验班,先后7届任教高三毕业班。一年一年,高考中取得的成绩,是对他最好的证明。酒香不怕巷子深,张昶还多次面对盐城市内外开放公开课、观摩课,多次参加盐城市、东台市期中期末联考命题、审题,先后指导学生20多人参加全国中学生高中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赛区一等奖。他还作为核心小组成员参与3项省立项课题的研究,参加“威尼尔”(Vernier)杯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及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盐城市理科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东台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工作以来被表彰为“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盐城市优秀班主任”所带高三(6)班获“盐城市优秀集体”“东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东台市新长征突击手”“东台市学科带头人”“东台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东台市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东台市优秀班主任”“东台市教学推进先进个人”……一份份成绩的背后,是汗水和执着,然而,朝前走,朝前看,张昶依然谦虚如前,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埋首躬耕在教育教学征途上。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辜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十八年前,张昶这样说,而今,他还是这样说。为了对得起教师这样的称呼,张昶用十八年做了精彩的诠释。他的学生,也回报他以桃李满天下的自豪与欣慰。在张昶看来,这便是他的幸福,他的人生回忆。

责任编辑:范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