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支教模式,唤醒“被遗忘”的红色文化遗产(图)

作者:翁丽俐 许文浩 发布时间:2016-08-1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翁丽俐 许文浩)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贵州省镇宁县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之地、是孕育长征精神的沃土。但由于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限制,当地的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扬州大学文学院萌蒙绘团队在暑假来到镇宁县,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创新课堂模式,致力于服务少儿长征精神教育。

  手绘漫画事迹 主推课堂形象化

  通过对镇宁县沙子乡、弄染村、陆瑞光纪念馆等地的走访,萌蒙绘团队发现当地的很多人,包括老师、学生,对于家乡的英雄陆瑞光及“弄染结盟”一无所知,即使是布依族的也不例外,偏远地区尤其如此。

  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被冷落”现象,萌蒙绘团队的大学生们想出了“新招”。志愿者们针对儿童心理,创作了一组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反映陆瑞光风云一生的漫画。为此,志愿者们多次奔赴纪念馆、故居、弄染寨及当地遗迹采风,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寻访当地民众。这组漫画共六幅,形象生动,从陆瑞光少年时反抗军阀说起,以“弄染结盟”为重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一生的重大事件。

  完成之后,志愿者们将漫画带进了马厂镇中心学校等多所小学。漫画一经展示,就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一堂课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能用稚嫩的语言完整地复述不少事件。团队负责人许文浩说,将来,他们还要将这组系列漫画印制成册,像明信片一样,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

  日常课程融入红色元素 打造课堂立体化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属于谁!”在旗山小学,一堂特殊的美术课正在进行。过雪山时把仅有的棉衣分给同志,自己却冻死的老军需处长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受感染,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红军形象成为他们渴望刻画的榜样。

  在志愿者们认真细致的教导下,孩子们用铅笔勾勒出小红军形象,并为其配上五星红旗、步枪、手榴弹,使小红军看起来更加英武不凡。孩子们在悉心指导下成功画出“艰苦岁月”故事、“飞夺泸定桥”事件等故事。此外,志愿者还引导孩子们精读长征诗词、折出“闪闪”的红星、用橡皮泥捏党徽以及八一旗帜等。这一系列学习成果,既教会了学生技能、又是对革命风采和光辉事迹的回顾,更是对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份献礼。

  游戏中求知 实现课堂生动化

  “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从瑞金出发,孩子们沿着当年红军所走的路线,一路浴血奋战,最终到达延安,完成了“纸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长征路线和家乡历史,萌蒙绘团队自主创制了“长征路线飞行棋”。马厂中心学校的青年教师韦兴忧对这种方式非常支持:“大学生设计出的长征路线飞行棋非常有创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又能看到实际效果,非常用心!”志愿者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抽象的长征精神在少儿教育的过程中生动凸显。

  “长征精神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少儿红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块。我们也非常感谢大学生带来的创新教育形式,能让长征历史和精神真正走进大山里孩子们的心中。”马厂镇中心学校校长尤龙说道。

 

 

 

(扬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