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教育均衡 > 市县经验 > 南通 > 正文

教育信息化让如东教育迈上优质均衡发展高速路

作者:朱海燕 杨红兵 发布时间:2015-12-1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新学年以来,地处如东县西大门的石甸小学五(1)班宗静怡和她所在同学们每天都享受着别样的课堂体验——“我们就像入了迷的小观众,被魔术师一样的老师和这‘百宝匣’一般的电子白板深深吸引住了,个个瞪大双眼,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如东教育在告别“黑板+粉笔”时代后,宗静怡小朋友的话反映了新技术给课堂学习带来的喜人变化,是农村中小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生动学习、专注学习一个缩影。

  每一间教室都是方便快捷的智能终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缩短区域、城乡、学校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这无疑是一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纳要》及省市要求,如东县于2013年上半年就启动实施了教育装备提升工程,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如东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作为加速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如东教育新一轮优质发展的有利契机,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根据《如东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约7000万元用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了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初步满足了教育教学应用需求。仅2013年,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建设就已经投入了2500万,主要添置交互式电子白板1550套;短焦投影机1550台;多媒体讲台、中控+音箱1477套;环保米黄板1521套;数影仪1521台;台式教室用机890台;网络图书管理平台及软件87套。今年上半年投入1200万元,在“一校一机房”工程中更新计算机了3600台,现已安装到位,并采购互动电视机110台。 下半年投入120万建设录播教室,目前,如东县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已基本到位。与此同时,加速做好无线网络改造工作,新建校园网23个、改造校园网55个,100%学校将接入教育专网,50%以上的学校实现MPLS—VPN的方式接入,2015年底前全县所有学校均将实现MPLS—VPN的方式接入,将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无线网络平台的支撑。

   每一个教师都是新技术的领舞者 

  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时代里走出来,教师们都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习惯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上课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玩转媒体的享受”宗静怡的老师殷宗这样说,“教学生字时,教师可以拿起大号的毛笔,在学生面前清楚地书写生字,还可以蘸上红墨水描摹重要笔画,让学生一目了然。研读课文时,整段文章放大了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拿来大号的彩色荧光笔,标注这段文章的中心句,圈画文中的重点词语,再用记号笔在文章句段旁写上批注,解答习题时,学生上来板演结束,当即拉开幕布,揭晓答案,还可以给答案关键词打上聚光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答题的正确率……”

  如东县教育局局长李建国同志强调:“建成‘班班通’,必须‘人人用’。”为此,如东县以“互动教学系统应用”为抓手,多层面滚动式培训考核,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实际能力。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如东县结合第四轮“送培到镇”活动,在全县14个镇区和县直学校中开展了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堂”为主题的第一轮“互动教学系统应用”的全员培训,让全县5843名教师掌握基本的互动教学系统的操作知识和使用方法。2014年3月,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分别组织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白板运用技能提高培训活动。高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五门学科借座掘港中学,全县各高中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了培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300名语、数、英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学科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培训活动。培训活动由交互白板使用较为熟练的学科骨干教师主讲,结合学科特点,有效突出了学科使用的特殊性、操作性。2014年3月16日和4月20日分两次对2013年新任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新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2014年暑期由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利用暑期集体备课的时间组织交互白板应用培训,如东县教育局于9月份逐镇逐校进行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的抽考,累计测试学校校长、主任和一线教师共515名。

  广大教师以培训考试为契机,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演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操作要领,广大教师成为了“玩转”新技术的高手,与此同时,课堂生态得到明显优化。

  每一堂课都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 

  教育均衡本质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如东县全面建成的班班通网络轻松打破了由地域物理环境限制所导致的资源壁垒,获得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如东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从哪里来?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初中、小学全学科全套系列资源、多媒体资源库、央视资源库、动画课堂、数字图书等通用资源库。二是大力开发本地实用资源。发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一批优秀教师进行了互动教学系统资源的制作,并由中小学各学科研训员把关和筛选。考虑到研发工程浩大,实施“分步推进,逐周研发,逐周下发,校本加工,全县共享”的策略。三是尝试开发慕课、微视频等新型数字化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资源云服务模式,并主动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推 送,在2014年南通市中小学微课大赛活动中,如东县成功上报372件作品,在作品排行榜中列居第一。同时大力推广“名师微课堂”等省市优质系列资源,开辟如东名师创新团队站群,让如东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将其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网络共享,供全县师生自主使用,全面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人人享”,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长期处于偏远农村的中小学生再也不用担心与城镇学校的学习落差,因为他们所上的每一堂课,教学资源出自县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之手,他们的老师又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班本开发,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精当、对口,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对路和充实。在教育信息化的天空下,他们与城里的孩子已经坐在同一间教室里。

  踩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鼓点,和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节奏,如东教育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共享,如东城乡教育迈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高速路。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