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扬州 > 正文

许 霞:爱心洒杏坛 智慧育幼苗

——扬州市江都区少年宫艺术幼儿园许霞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是江都少年宫艺术幼儿园的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非常庆幸自己走进了这片希望的田野。在这里没有虚伪的装扮,只有纯洁的童真;没有无奈的沧桑,只有蓬勃的朝气;没有世俗的纷争,只有宁静的淡泊。沿着二十余年的教坛之路走来,我也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浅尝甘霖的欣喜。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已经成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从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到把它当作一种理想与事业。在这个成长过程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鼓励,是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信心,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支持。让我勇敢的去战胜一切困难,去领悟教育生命的真谛。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而富有创意的工作而骄傲。

  一、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 把微笑挂在脸庞

  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事业的热爱,在工作中就不会觉得苦,觉得累,因为这种爱是动力、是源泉。时刻保持“工作着就快乐着”的心情,态度和蔼,热情服务,一视同仁,把微笑常挂脸庞,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做家长满意的教育。我们幼儿教师服务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以“爱”为核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记得我带的这个小班,有个小女孩,年龄小,刚入园时语言发展比较迟缓,大小便不会自理,我们完全可以拒绝她入园,但我们并没有放弃与逃避,而是给她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平时一有空,我就多找她交谈,一字一句的教她,带她一次次入厕,教她学习拉裤子,教她学拿勺子吃饭,和她学唱歌、玩游戏。家人看到她的进步甚是欢喜,以至于每次她爷爷来接时,都感激地说:“你们真了不起,谢谢啊老师!”我都笑着说:“没什么,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知道得到家长的满意和放心,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当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健康快乐的成长,当每年教师节来临,收到学生给我寄来的贺卡时,当在路上遇到所教的学生和家长亲热地叫我“许老师好”时,当听到所教的学生取得进步与成绩的时候,那种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由然而生,更有说不出来的满足和喜悦。在多年的带班过程中,我不断探索、总结、创新,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我个人也光荣地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幼儿教育先进个人”“优秀团干部” “江都市教坛新秀”“ 江都市中青年骨干” “江都区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等荣誉称号。

  二、刻苦钻研 开拓创新 把业绩做到领先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但我却始终在努力,努力追求完美。”随着《纲要》《指南》的颁布以及“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实施,幼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跟随时代改革的步伐。在教学工作中,我深知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则要拥有一片海洋。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幼教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意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育需要研究与思考,我不断更新思维模式、教学理念,带头做好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工作,认真实施贯彻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创新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用领先的业绩做好模范表率。我主持的扬州市“十一五”课题《幼儿线画教学的研究》已顺利结题,扬州市“十二五”课题《幼儿创意水粉画活动的研究》正在实施过程中。我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多次获奖,也多次对全市、区教师观摩开放。撰写的多篇论文、活动方案发表并获得了省市级幼教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被评为扬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三、团结协作 行动率先 把奉献铭记心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合作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与同事之间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我主动、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使自己不断成熟,同时也满怀热忱地关心新同事、年轻教师的成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会的、知道的介绍给他们,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处处以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地发挥骨干教师应有的表率与带头作用,为年轻教师做示范榜样;指导她们参加教研活动,参加各项业务竞赛,撰写论文等,鼓励她们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教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教育”,在教育这美丽的岗位上,我已无愧而充实的走过了21个阳光灿烂的春秋,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我将继续奋斗,严格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幼教这百花园里,用责任和自信去播撒爱的种子,播种更多的希望与快乐,以更大的热情奉献我无悔的青春,倾注我阳光般的爱心,呵护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灿烂绽放!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