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一个学校的班主任沙龙,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当班主任的话题。班主任重要,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组织活动、协调教师,班主任得力,班级得益。班主任辛苦,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班主任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班主任难当,上有压力,下有阻力,牵肠挂肚,提心吊胆。“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要往里装!”班主任集教员、警员、审判员、调解员、服务员于一身,什么事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苦点、累点、忙点,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家常便饭,并没有什么。班主任最大的难题不是“辛苦”而是“心苦”。如今的孩子究竟是越来越懂事还是越来越麻烦?其中有一名班主任讲出了心中的困惑,自己的工作并非不尽心,并非不出力,自己对学生并非不关心,并非没有爱心,可是有时为什么会遇上这样的尴尬事:好心没有好报,真心难换真情,爱心没有回报。
班主任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事例。一些学生突如其来的变脸,无缘无故的顶撞,一些学生阻碍班级整体活动,毁坏文艺演出乐器,鼓励其他学生与班主任对抗,而且这些学生曾经是自己十分关心的学生。一些年青的班主任莫名其妙地遭遇冷遇,猝不及防,伤心流泪,难以接受,往往要难过好几天。岂止是班主任,其他的教师也会有这样的烦恼和苦恼。比如一种许多教师一直纳闷,一直在抱怨的现象。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对教师并不是十分的亲热,事过境迁,如同陌人,尽管教师曾经给予这些学生很多的关心培养。甚至我还听到了一名教师这样的叙述,从前自己班上的一个学生家长经常为孩子的事情来找自己,自己也曾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这位学生在自己的关心下学生成绩很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后来有一次这位教师遇到了自己很熟悉的那位学生的家长,主动上前打招呼,可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那位家长竟然不认识自己了,毫无反应,不理不睬。
班主任的诉说,平时的一些耳闻目睹一起涌上心头,教师的困惑在哪里?
师爱可否超越母爱?母爱是伟大的,原因在于母爱恩重如山,母爱无微不至,母爱无怨无悔,母爱无私奉献。今天的小孩子几乎个个都是独种宝贝,受到爷爷、奶奶,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六对一的厚爱。在温暖如春的家庭里,大爱无限,关爱不止,爱意绵绵,很多的孩子浸渍在爱的甜蜜与幸福之中,久而久之,产生了爱的麻木,感受爱的神经已经迟钝,非挚爱深爱不以为爱;产生了爱的错觉,父母生我爱我疼我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在这里爱是单向的传递,父母从来是溺爱,施爱,从来不曾想过,从来不需要爱的回报。所以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启发下端给母亲一盆洗脚水就足以使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人感叹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以情换情,以心换心的爱的平衡式早已失去平衡,爱在这里早已是不等式。有多少父母想到孩子的回报,有多少孩子想到需要感恩,需要回报父母。这是应该的,父母这样认为,孩子也这样认为。从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在教师的泛泛之爱或者浅浅之爱或者职责之爱面前是能动心还是能动情?在这样种背景之下,学生爱的贫乏与缺失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恩之人如果明白这一道理,这是爱的幸福,爱的美丽故事就可以延续下去。如果仅是施恩之人明白这一道理,那可能就是爱的悲哀,爱意至此不复回。作为教师,从事服务工作的教师,事业的神圣与崇高早已决定了自己工作的性质,自己是爱的拥有者,爱的富有者,爱的实践者,爱的付出者,爱的创造者。工作叫我付出爱,职责叫我播种爱。这种爱是超越世俗价值的爱,是超越亲情的爱,无私,纯洁,高尚。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学校,这一人间的真爱时常可见。一些教师课务在身,时间精力爱心几乎全部交给了班上的学生,关心别人家孩子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关心自己的孩子,皱纹和白发过早地爬上了他们的额头。他们心中也有对自己孩子的内疚,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对工作的坦然,对学生成才的欣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才是师者的胸怀,有了这种心理准备才可能面对工作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所有委屈困惑。
师爱是否需要回报?这一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应该是多方面的,大恩不言谢,大爱无须报,这只是告诫我们的教师既然从事这一特殊的职业就必要具有这样应有的境界。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理所当然地受恩不谢,得爱不报,仅仅做一名师爱的消费者。投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概莫能外。师爱是否需要回报?我们更多的应该思考我们的感恩教育,是否引起重视,引导是否到位,方法是否得当?感恩应该是成功教育的结果,学生不会感恩,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教育中尚有某种缺陷。要么是学生不以为然,对于不以为然者,要使其以为然;要么是学生无以为谢,对于无以为谢者,要使其有以为谢。
师爱是否需要回报?其实教师要的并不多,在《在长大了就成了你》、《我爱米兰》的优美旋律里,一束鲜花,一张贺卡,一声问候,一句感谢,我们的教师就已经卸除了所有的辛苦和心苦,心满意足,心花怒放了。
(作者单位: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