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开发校本课程,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

作者:王永元 发布时间:2015-10-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摘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我们通过明确目标、全员参与、细化过程等策略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快速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 专业发展 开发 目标 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是以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团队为基础,是以教师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个合作型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应该是一个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团队,是行动研究组织,同时也是学习型的合作组织。我校以“教师在教学行动中成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让老师们能参与到有意义、有价值教学行动中去,我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开发积极性?如何让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明确目标、全员参与和细化过程等操作策略,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

1.明确目标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于把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课程与学生发展、人生规划接轨。我校研究性学习和“EPD”校本课程开发曾对学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学校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面临如何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减负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现成为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具有“示范性、实验性”的重点高中的办学目标,如何打造一支善思考、能战斗、有思想的省太高教师团队,落实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策略等重大问题。我们应着力实践可持续发展观,形成自身办学思路和风格,除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必须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校内有效资源,加强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加速推进“争创五星高中”目标的实现。

校本课程开发要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服务于满足学生学科知识进一步拓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学习特长,服务于学生弥补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缺陷和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完善知识结构。校本课程要与德育目标相融合,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情感机理的改善、基本品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育人为中心,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即着力培养学生①学会自强,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养成坚毅的品质;②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③学会探究,具有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具备科学实践的一般技能;④学会健身,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有终身发展的体魄;⑤学会生活,与环境和谐相处,灵活运用基本生活技能。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按照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6个校本课程学分的具体要求,学校要保证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约72个,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特别是要围绕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EPD”校本课程开设、学生自主管理等三个有特色的方向,重点进行研究和开发,进一步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教师承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块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各10个,物理、化学各6个,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技术各4个。

2.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引领全体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开发队伍、交流互评等方面都与教师的工作效能直接挂钩,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主要的做法有:①组建开发队伍。以学科组为开发的基本单位,由学科组内骨干教师带动,组成若干个开发小组,以点带面,辐射整个教师群体。形成骨干教师领导组织开发,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组织形式,如语文组开发文学欣赏、写作技能、本地区杰出人物研究等12个校本课程,使语文组全体老师都有开发任务。同时把开发队伍的组建与学科组的考核和教师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形成在学科组管理下的教师主动参与开发的机制。②交流互评。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一个校本课程的研讨平台,每个开发小组将阶段性开发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本校教师可以相互进行评价、各抒已见、相互促进。根据网上交流情况,召开阶段性交流活动,在同伴互助下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在交流互评中整体推进的开发模式。引领全体教师在合作中发展、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开发能力。③评估奖励。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学校以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代表组成评估小组,在各个开发阶段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对开发质量较高的课程进行阶段性奖励,由于领导的共同参与和督促,奖励政策有效落实,教师的开发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实现了人人都参与开发,开发过程有效调控。做到开发质量不达标有修改意见,开发质量优异有奖励,通过扶差奖优整体推进。在教师中形成了校本课程必须人人参与,开发质量必须个个达标的观念,促使全体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3.细化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地调控开发的质量和进度,学校对开发过程进行细化,通过十个阶段进行有效推进。①形成开发网络。在开发的开始阶段成立了学校开发领导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由学科负责人参加的学科协作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议组、由学校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考核组。②制定开发纲要。在开发领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纲要,纲要从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流程、考核评价、保障措施、课程分类等方面进行细化,引导教师科学开发。③申报开发课程。教师根据学校开发纲要和自身优势,在学科协作组的指导下,申报开发课程,将开发课程的名称、结构、目标和意义等提交评议组和考核组进行审定。④审核立项。评议组和考核进行审核,对符合学校开发纲要要求的课程颁发立项证书,由申报成功的教师组建开发小组,学校对立项的开发课程在校园网上公示。⑤开发课程第一单元。对立项的开发课程要求开发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将开发的第一单元上传至校园网,由开发领导委员会进行评估,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确保开发质量。⑥完成初稿。在前期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小组根据学校意见进行调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初稿,并上传到校园网。⑦进行初审。对开发小组提交的初稿由评议组进行初审,以“教育性、启发性、实效性”为依据,评估课程项目是否齐全、课程目标体现是否恰当、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等方面进行审核,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和完善。⑧组织实施。将开发的校本课程在校园网上分年级进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对学生选择人数超过二十人的课程,学校安排开设,由开发小组的老师负责实施。⑨进行终审。对没有被学生选上的课程,要求开发小组从学生需求角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对已开设的课程,要求开发小组根据实施效果进行优化,并将修改好的校本课程上传至校园网,由考核组进行终审。⑩联系出版。对通过审核的优秀课程,由学校出资正式出版,对没有达到出版要求的课程,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或重写,确保开发课程的质量。

通过近二年时间的组织开发,目前我校已有的优秀校本课程近70个,形成了高一年级以拓展视野为主的系列基础课程、高二年级以提升学科学习能力主的系列个性特色课程、高三年级以发展个人品格为主的系列学科培优课程。实现了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有效引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反思提升,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太仓高级中学)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开发校本课程,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
发布时间:2015-10-1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王永元

【摘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我们通过明确目标、全员参与、细化过程等策略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快速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 专业发展 开发 目标 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是以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团队为基础,是以教师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个合作型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应该是一个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团队,是行动研究组织,同时也是学习型的合作组织。我校以“教师在教学行动中成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让老师们能参与到有意义、有价值教学行动中去,我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开发积极性?如何让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明确目标、全员参与和细化过程等操作策略,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

1.明确目标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于把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课程与学生发展、人生规划接轨。我校研究性学习和“EPD”校本课程开发曾对学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学校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面临如何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减负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现成为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具有“示范性、实验性”的重点高中的办学目标,如何打造一支善思考、能战斗、有思想的省太高教师团队,落实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策略等重大问题。我们应着力实践可持续发展观,形成自身办学思路和风格,除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必须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校内有效资源,加强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加速推进“争创五星高中”目标的实现。

校本课程开发要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服务于满足学生学科知识进一步拓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学习特长,服务于学生弥补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缺陷和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完善知识结构。校本课程要与德育目标相融合,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情感机理的改善、基本品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育人为中心,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即着力培养学生①学会自强,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养成坚毅的品质;②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③学会探究,具有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具备科学实践的一般技能;④学会健身,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有终身发展的体魄;⑤学会生活,与环境和谐相处,灵活运用基本生活技能。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按照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6个校本课程学分的具体要求,学校要保证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约72个,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特别是要围绕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EPD”校本课程开设、学生自主管理等三个有特色的方向,重点进行研究和开发,进一步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教师承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块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各10个,物理、化学各6个,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技术各4个。

2.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引领全体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开发队伍、交流互评等方面都与教师的工作效能直接挂钩,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主要的做法有:①组建开发队伍。以学科组为开发的基本单位,由学科组内骨干教师带动,组成若干个开发小组,以点带面,辐射整个教师群体。形成骨干教师领导组织开发,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组织形式,如语文组开发文学欣赏、写作技能、本地区杰出人物研究等12个校本课程,使语文组全体老师都有开发任务。同时把开发队伍的组建与学科组的考核和教师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形成在学科组管理下的教师主动参与开发的机制。②交流互评。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一个校本课程的研讨平台,每个开发小组将阶段性开发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本校教师可以相互进行评价、各抒已见、相互促进。根据网上交流情况,召开阶段性交流活动,在同伴互助下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在交流互评中整体推进的开发模式。引领全体教师在合作中发展、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开发能力。③评估奖励。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学校以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代表组成评估小组,在各个开发阶段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对开发质量较高的课程进行阶段性奖励,由于领导的共同参与和督促,奖励政策有效落实,教师的开发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实现了人人都参与开发,开发过程有效调控。做到开发质量不达标有修改意见,开发质量优异有奖励,通过扶差奖优整体推进。在教师中形成了校本课程必须人人参与,开发质量必须个个达标的观念,促使全体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3.细化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地调控开发的质量和进度,学校对开发过程进行细化,通过十个阶段进行有效推进。①形成开发网络。在开发的开始阶段成立了学校开发领导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由学科负责人参加的学科协作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议组、由学校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考核组。②制定开发纲要。在开发领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纲要,纲要从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流程、考核评价、保障措施、课程分类等方面进行细化,引导教师科学开发。③申报开发课程。教师根据学校开发纲要和自身优势,在学科协作组的指导下,申报开发课程,将开发课程的名称、结构、目标和意义等提交评议组和考核组进行审定。④审核立项。评议组和考核进行审核,对符合学校开发纲要要求的课程颁发立项证书,由申报成功的教师组建开发小组,学校对立项的开发课程在校园网上公示。⑤开发课程第一单元。对立项的开发课程要求开发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将开发的第一单元上传至校园网,由开发领导委员会进行评估,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确保开发质量。⑥完成初稿。在前期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小组根据学校意见进行调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初稿,并上传到校园网。⑦进行初审。对开发小组提交的初稿由评议组进行初审,以“教育性、启发性、实效性”为依据,评估课程项目是否齐全、课程目标体现是否恰当、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等方面进行审核,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和完善。⑧组织实施。将开发的校本课程在校园网上分年级进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对学生选择人数超过二十人的课程,学校安排开设,由开发小组的老师负责实施。⑨进行终审。对没有被学生选上的课程,要求开发小组从学生需求角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对已开设的课程,要求开发小组根据实施效果进行优化,并将修改好的校本课程上传至校园网,由考核组进行终审。⑩联系出版。对通过审核的优秀课程,由学校出资正式出版,对没有达到出版要求的课程,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或重写,确保开发课程的质量。

通过近二年时间的组织开发,目前我校已有的优秀校本课程近70个,形成了高一年级以拓展视野为主的系列基础课程、高二年级以提升学科学习能力主的系列个性特色课程、高三年级以发展个人品格为主的系列学科培优课程。实现了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有效引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反思提升,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太仓高级中学)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