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龙山、辽宁阜新、陕西西安等地连续因军训引发争议。接连发生的学生军训不良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对军训的种种关切和质疑,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军训“废”“存”之争风起云涌。对此,笔者作为军训工作的一线人员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参加军训是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兵役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自1985年学生军训试点以来,我国学生军训工作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2000多所高校、22000多所高中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每年训练学生1700多万人次。组织学生军训,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必须要有一定的后备兵员储备。学生军训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增强国防观念为主要目的,引导青年学生爱国奉献、崇文尚武的一门课程。此外,对学生进行军训,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磨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最好形式。
组织学生军训,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美国的学生军训机构主要是设在地方高等院校的后备军官训练团,目前,美国共设立531个训练团,训练时间通常为每周3-4小时,另加一次为期6周的集训,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少尉军官的任职要求。俄罗斯的军训工作既保持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也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办少年军校,为俄军培养初级军事人员;二是规定17岁以上男性公民必须接受士兵军事专业培训。日本的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实弹射击、格斗术、战场救护等等,要求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下去训练学生,以培养青少年的尚武精神。
近年来,我国学生军训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如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内容,将国际形势、周边安全环境发展变化随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今年8月份,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活动中,就增设了战场救护、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自动步枪实弹射击等一些技能训练科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对于在学生军训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以偏概全,以个别孤立事件否定军训全局;也不能文过饰非,对军训中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按照《兵役法》、《国防教育法》、《教育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军训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军训效果。必须严格选派帮训官兵、按纲施训,各级军训主管部门要周密筹划,科学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军训内容,如增设城市防空、自救互救、紧急避险、核生化防护等技能训练,增加军训知识性和趣味性,普及现代国防理念和国防科技知识,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防知识视野,激励其爱军习武的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军训办)
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