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是校长管理教学的常规性活动。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的领导者,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既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实施教学领导的专业体现。为了提高听课评课的有效性,校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计划性。校长应结合学期工作质量目标、结合教学管理需要,制订听课评课计划;结合校级领导分工,明确听课、评课的重点。每次听课前应明确听课的任务,避免听课的随意性。
科学性。校长应结合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制订本校听课评课的质量评价标准,并按评价标准开展听课评课工作。
规范性。校长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应注意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听课评课记录。在听课过程中,无特殊情况,校长不得中途离开听课教室,听课过程中不得接听手机。此外,为了保证校长能充分把握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效果,每学期校长的听课要保证一定数量。
导向性。在听课评课中,校长应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应结合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需要,主动将办学理念落实到听课评课活动过程中,并指导全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诊断性。校长听课应着眼学科、班级、年级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诊断,同时注意发掘优秀教师的教学典型经验。每次听课后,校长应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听课中发现突出的共性问题与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要在全校进行通报。听课中发现存在不足的教师需制订整改方案,杜绝只听课不反馈的行为。
参与性。每学期,校长应有计划地组织至少一次全校性听课、评课活动。每次活动应聚焦主题,着眼问题,充分发动教师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听课、评课的参与面。
反馈性。学校应建立校长听课评课的定期反馈制度。校长应定期在行政会上向干部反馈听课评课情况,督促中层干部把阶段性听课评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汇总,在全校进行专题反馈,并出台整改措施,促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