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秦康生:破解“幸福密码”的“大学工人”(图)

作者:陈森青 张平 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最近一个月,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训中心的实训技师(实验员)秦康生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捣鼓着。自从“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发生后,他又对自己两年前申报成功的发明专利——水下逃生装置进行了技术升级。

一个仅仅是工人编制的“大学老师”,一个32年来坚守在实验车间和机床模具旁的高校实训技师,秦康生却有着特别而精彩的人生职场路: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拥有8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与多家国企进行过创新合作,指导实验的学生近万人次。

醉心科研,像专家教授一样

走进秦康生工作的实训车间,你会发现不少奇形怪状的铁疙瘩。“这是我最近研发的加长麻花钻,通过这一技术改进可以提高80%的钻孔精度,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秦康生告诉记者,他将普通麻花钻改制为加长麻花钻,将多把车刀改制为组合车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正品率,而这两项技术革新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每天重复进行实验指导总能打开我的研究思路,我通常从问题出发来寻求解决之道,不求技术含量高大上,只求技术革新有实用价值。”翻开秦康生的专利册,“头颅解剖用头颅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新型子弹头”等奇特的技术发明成为企业青睐的“香饽饽”。

就在一年多前,秦康生研发的“水下逃生装置”获得国家专利,而这次的客轮翻沉事件,让他意识到装置的缺陷,他也开始围绕装置的小型化、便携化、低成本等目标进行升级改造。多年来,秦康生养成了主动加班的“坏习惯”,周末的时间,他总是泡在实验室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很喜欢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把实验台锻造成“金奖台”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类的实训技师,秦康生每年要接收大量的本科生开展实验实训,从普通螺母的车制到复杂的模具设计,他总是手把手耐心指导,不惜加班加课,“现在90后的孩子,乐于动手但又很少动手,我得盯着,不能出事故,同时又要通过实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30多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实验已接近10000人次。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大三学生任义明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暑假,他试着找到秦康生,想请他指导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热心的秦康生一口答应,并和小任他们一头扎进了车间。就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选拔赛上,任义明团队获得了“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绕S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秦老师没有一点架子,为了这次比赛不知道加了多少次班。”小任如此评价秦康生。

这些年,秦康生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从完善实验指导细节到创新实验指导方法,他的认真劲绝不亚于专业教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将数十年的实验指导心得总结下来,与他人合作编写了数本教材。

破译实训技师的“幸福密码”

秦康生不是正式事业编制的教师,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晋升通道都不能与专业教师相比。但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人要懂得感恩,能在高校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多幸福啊!”

早在32年前,秦康生就已经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车间主任,但他毅然放弃了当时让人羡慕的职位,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扬州大学,担任了一名普通工人。“进入大学一直是我的理想,和一茬茬的年轻人在一起,我的心态也年轻很多。”秦康生说。

师生眼中的秦老师乐观开朗,丝毫没有被现实的不平衡所干扰,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就在前不久举行的江苏省首届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创新大赛中,他凭借一项新的创造发明摘得了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直接晋升为高级技师的机会,这也是国家技术性职业的最高职称。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高校实训技师,在知天命之年,依然快乐幸福地工作着。“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实训技师,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都可以为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作出贡献,我为秦老师点个大大的赞。”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庆华说。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顾伟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