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贾方:丹青泼墨,绘就教育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无锡教育网

“为了给孩子打上丰厚的人生底色,为了让孩子感受五彩斑斓的世界,我愿意用丹青绘就教育人生。”这是无锡市名教师、江苏无锡连元街小学美术教师贾方的教育信条。

贾方现任无锡连元街小学美术教研组长,本科学历,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年。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岗位上,凭着信念、智慧、勤奋和执着,开辟了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天地。她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无锡市青年岗位能手”、“无锡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先进工作者”,“崇安区‘首届优秀人才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钟爱美术,渲染艺术人生

贾方老师热爱教育,齐白石老人的“天道酬勤”是她的座右铭。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旅途上,她不断地跋涉,探索着适合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在多年的实践中,刻苦钻研,理论加实践,逐步累积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理解。

贾老师坚信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更是合作者。因此,她尽可能地提供一切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的机会,她涉足山水,采集各种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去各大博物馆考察美术前沿信息。记得2004年暑假的一天,为了拓展版画教学的领域,寻找版画制作的材料——椴木板,她到处打听寻求椴木板。后来听到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出售椴木板,就立即启程前往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工作人员听到贾老师找木板的故事,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就在仓库里精心挑选出几块上等的椴木板卖给她。虽然夜也已经很深了,但贾老师还是欣喜若狂地把沉重的椴木扛回了家。看到学生兴奋不已地在椴木画板上挥洒自如的样子,她似乎有了一种满足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贾老师用心血渲染着艺术人生。

植根教学,打造专业人生

在课堂教学上,贾老师做到“三求”:求实、求新、求变,成了她在美术教学上的永恒追求。“求实”,即做到用好教材,切切实实给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材料;“求新”,即做到教学出新,即使是同一年级,在不同的班级里也要采用适合班级特点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地方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现代美术课堂;“求变”,即做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不断实践着学生喜欢的美术。

“十年立志磨一剑”,她平日里勤学习,求创新,勤思考,不断用美术教育实践解读新课程理念,用心领会美术,把美术教育融入自己的生命,不断打造特色美术课堂。

贾老师思考着、实践着、享受着美术教育的快乐。2000年,她选用无锡民间泥人艺术为课程资源,率先将泥塑列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本土艺术,在民间美术文化资源中获得深厚的人文精神滋养,不仅拓宽、充实了教材内容,也引起了专家对泥塑的欣赏,获得市课堂教学一等奖;2002年,她又考虑选用从材料入手,引领儿童发现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新价值,改变版画表现语言的单一性,从综合材料为契口,增加了“综合版”的制作,在全省公开课的参赛中再次引起轰动,也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2004年参加教育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美术课评比,在层层筛选中以江苏省一等奖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国现场比赛,最终在现场角逐中以理念的前瞻性和教学互动的生动性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2007年8月,贾老师接受了江苏省教育厅“优质教学资源送下乡”的12节美术课拍摄任务,短短的两周,她日夜备课、精心推敲、制作课件,临上课前一天,嘴上起了泡,嘴唇裂了一道深深的血口子,连普通话都咬不准,可想到乡下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她还是克服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为优质教学资源下乡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才智。

潜心科研,彰显智慧人生

贾老师善于思考,锐意进取。在美术教育上,她一直追求科研引领,为美术教育的科学发展贡献着力量。2001年,她被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选中参加江苏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改编工作,编写其中的版画、儿童画部分;2002年她再次被选入国家课程标准江苏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组,编写其中的儿童画、版画、部分手工。作为该套教材的副主编,2003年她还参加了该套教材的教参编写和示范课的录制,现今此套教材1—12册已在全省和全国部分地区小学使用。

与此同时,贾老师积极探索,关注中外美术教育理论,承担教育部课题“中国民间乡土文化资源和美术教育研究”实验校的课题内容,参与江苏省“十五”重点课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2006年,课题《民间乡土文化资源在现代版画教育中的开发与研究》的探究与实施,获无锡市青年教师专项课题证书,撰写的教学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江苏教育》、《德育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她编写“民间版画”单元教学还收录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民间美术》第一册……潜心科研,彰显着贾老师的智慧人生。

培育人才,实现理想人生

贾老师热爱学生,并能以切实的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表白,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获得多样性的表现方法,努力增强对艺术的认识与感悟能力。她一直反复思考着,在短暂的童年时代,学校美术能够给予孩子什么?孩子们最希望获得什么?她努力给予孩子诗意的童年、美丽的童年,让孩子学会追求美的童年。

平时,她有意识地把自已对视觉艺术的认识与儿童自我的表达结合起来,把课堂移到校园、公园,让学生摸摸山石,闻闻花香,在自然的环境中引领学生赏美、画美,用心灵去感悟美,众多的学生在贾老师的“美丽课堂”中成长。暑假,贾老师还组织爱好美术的学生赴祖国各地写生创作。学生都喜欢上她的美术课,她本人也因此多次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大赛辅导一等奖。

学生秦牧野是一个性格活泼的男孩子。在几年的美术教学中,贾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画画用笔虽然稚拙,但是画风非常潇洒,有着独到的美感。《画画》一图原本是他画的一张人物速写,怎样来弥补他在创作上的不足呢?贾老师考虑用综合版画的形式来表现它。牧野对版画特别有感觉,刷刷刷几刀就用纸版剪出了个人物。当他画面出来的时候,贾老师及时点拨,用毛线粘贴人物的头发和衣服,拓印出来以后,果然获得了奇特的效果。当他的版画《画画》在参加全国中小学美术作品比赛的时候,在两万多张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评委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尚谊曾这样赞道:“有汉代画像砖的味道。”继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时,王超、尹贾欣同学二幅版画作品分别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学生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不仅获得了关于美的知识,更练就了一双观察美的眼睛,时时刻刻丰富着美的心灵和不断完善着创造美的双手。

丰厚文化,成就本真人生

重视美术教学基地建设,树立学校美术教育品牌,是贾方老师的梦想和追求。近年来,连元街小学着力于校园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学生用美术灵感创意校园,用美术眼光观察校园,用美术手段打造校园,使美术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比翼双飞,相得益彰,这些都离不开贾老师的精心策划与辛勤付出。

自1996年开始,贾老师从儿童画和版画入手,首开美术教育教学先河,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近年又拓展开发了以泥工、手工、水墨、版画、篆刻等为主的一系列美术特色教学,出版了系列校本教材,设立了美术专用教室:泥塑教室,水墨画教室,版画教室,手工教室,书法、篆刻教室,给每位美术教师开辟了一块展现特色的舞台,从而引领我校成为美术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样板学校,并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辐射到其它地区。

在工作中,贾老师更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准,带领全组老师多次承办省、市大型美术活动,逐步确立了以“美术文化的润泽教育”为学校美术教育的主旋律。在我校改扩建工程中,她率先提出创办“儿童美术活动中心”,主持和筹划了整个“活动中心”的教学环境设施设计,领先的理念和切实的操作在省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声誉,填补了省内学校美术教学基地之空白。近几年,连元街小学地美术方面获得了很多荣誉,学校的“儿童美术活动中心”被授予“国家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实验基地”;权威杂志《中国美术教育》颁发的全国第一块“教学实践基地”、教育部授予“民间美术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课题实验校的牌子在连元街小学安家落户;学校还被评为“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

“让每一位孩子在这里得到美的熏陶!让每一位孩子在这里得到美的成长”,2013年贾老师的专著《美丽课堂》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它是贾方老师丹青泼墨,绘就教育人生的代表作,是一位美术教师的拳拳教育情,更是连元街小学新课程改革篇章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愿贾方老师在美术教育领域里不断开拓,不断奋进,铸就更加辉煌的丹青人生。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