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小的教室,整合着全部的生命成长要素。作为教师,全部的职责就是呵护孩子成长。”这是江苏省盱眙中学教师张居祥一直坚守的座右铭。从教23年,这位拥有儒者风范的教师,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自己的才华为牵引力,让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看到了理想的模样。
学生眼中“不一样”的老师
在一个有些寒意的下午,记者在盱眙中学校园里见到了张居祥和他的学生们。刚说明采访意图,一名男生就脱口而出:“我们的张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给我们班定下的‘八字班规’,你知道是什么吗?”一名活泼的女生问记者,紧接着她揭晓了谜底,“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在张居祥的心里,他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男孩子都能玉树临风,女孩子都能亭亭玉立。“这是对人品性上的内在要求,需要书香的滋润,需要德行兼备的养育。”张居祥说。
张居祥的课堂也是那么不一样,用学生们的话来形容,就是“天马行空”。他们说,张老师课堂上的内容永远是那么丰富、生动,信手拈来。张居祥始终关注师生对话,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且常常和学生一起写师生同题作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一本好书,胜过10个好老师,胜过10所好大学。”在张居祥看来,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非常重要。于是,他用3年时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图书馆型的班级——营造安静而专注的学习氛围,进入班级,就像进了图书馆。此外,他还成立“南山读书会”,连续4年定期举办读书会,将读书常态化。他常常提醒孩子们,“在浩如烟海的书山里,要学会‘开药方’式地读书”。他现在带的虽然是理科班,却已有多名学生荣获全国作文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
教育,就是给每个人送去阳光
学生们也许都还不知道,他们亲爱的张老师,还在做一件“不一样”的事:张居祥一直以来都在资助十几名处于困境的学生,默默地护送他们走过人生艰难的岁月。
2010届学生小张,父亡母嫁,生活失去了依靠,精神上陷入泥淖。由于班级办理助学金申请时,遗漏了他的材料,致使他失去了受助机会,但他自尊心很强,从未向人提起。张居祥得知后,悄悄塞给他800元钱,并为他补办了手续。此后,张居祥总是找一些适当的理由给予他帮助。
“教育,就是给每个人送去阳光。”张居祥说,作为教师,他要给予学生的,是一双手,轻轻拨开笼罩在上方的阴云、枝桠,让阳光透进来、洒下去,让这些“小树”也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张居祥的心里也有一段永远的遗憾。2009年,他教过的一名女生总是骂自己的家长。张居祥各种方法用尽,都收效甚微。最后矛盾激烈爆发出来,张居祥深深地对那位女生鞠了三个躬,从此没有再去多关注她。谈及此事,张居祥苦笑着说,那位女生为什么抗拒老师的帮助,他一直都没能弄明白,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憾事,也一直让他警醒:在对待学生时,要不断地深入学生的内心去了解根源,解决问题。
以“行走”的姿势跟随理想
张居祥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忠诚地跟随着自己的理想,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而他的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的学生能够真实生活、真实做人,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正是因为张居祥的不断躬行,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看到了理想的模样,感受到了拼搏的力量。
有一年,因为机缘巧合,张居祥与中国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顾问公司总裁段德峰先生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便多次邀请段先生来校给学生做励志演讲,并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了解慈善、了解社会,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眼界。2013年暑期,他带队参加“北京名校之旅”夏令营时,积极谋求帮助,让学生们接触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副制片人王学永、《南风窗》副主编李北方,使学生们在与名家的交流中,明白走出书本,读人、读事、读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心国事、勇于肩负重任的品质。
不仅如此,从2010年起,张居祥还与省内外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联系,构建立体的教育空间,并在学校刊物上开设“作文面批进行时”专栏,诊断学生作文,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懈的努力让张居祥收获了众多荣誉。但当记者问他最满意的成绩是什么时,他却用最质朴的话作了回答:“能看着学生们长成大树,是我最大的喜悦。别的,都不重要。”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