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胡佳:让远方的青苗沐浴在希望之中(图)

作者:蒋妍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汶川地震后,她自筹经费2万余元,前往灾区开展支教活动;暑假里,她奔赴扎溪卡大草原,教藏族孩子说汉语;业余时间,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公益志愿服务……她就是无锡市东林小学的“80后”女教师胡佳,一个与志愿者活动结下不解之缘的“公益天使”。

胡佳第一次“触电”公益事业,是在难忘的2008年5月12日。那天,汶川的人们失去了家园。作为教师,胡佳本能地想到:那里的孩子怎么办?于是,她自筹2万余元,与学校10名青年教师组成青苗志愿者队伍,立即奔赴灾区。

当年8月1日,是四川省绵竹市新市学校复课的第一天。灾难刚刚过去2个多月,很多孩子还处在伤痛的阴影之中。胡佳犹如一位亲切的大姐姐,用微笑为孩子们疗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给孩子们传递温暖。周末,胡佳一行利用空余时间走访所带班级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走访中,她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要从精神上温暖他们,还需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回到无锡后,她和其他志愿者立刻为汶川贫困生在当地寻找结对助学对象。迄今为止,已资助43名学生。

此后,无论是玉树地震,还是雅安地震,在胡佳的倡议下,“捐冬衣,献爱心”“六一公益市集”等公益慈善活动迅速发起,一件件御寒衣物、一笔笔捐助款项,让地震灾区的同胞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2010年暑假,胡佳又和学校的志愿者们一起前往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虾扎乡阿色村支教。不同于第一次的汶川之行,这次他们要爬上海拔4300米的扎溪卡大草原,而且面对的是一群基本不懂汉语的藏族孩子。在支教的45天时间里,爱跨越种种阻隔,成为胡佳与孩子们之间共通的语言。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胡佳手舞足蹈,用各种表达方法让孩子们理解;课后她自制生词小卡片,陪着孩子们一遍遍诵读、一遍遍纠正;夕阳西下,她再带着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胡佳克服吃、住、行以及身体上的不适应,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和那里的孩子、村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2010年下半年,东林小学的青苗志愿者组织逐渐将公益服务对象转向身边的孩子和家长,尤其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展活动。作为该组织的核心成员,胡佳主动参与其中,至今已坚持了4年多。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