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盐城市出台《关于推进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市直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的意见》,合理布局学校,均衡资源配置,提高师资水平,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上好学校”的强烈需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盐城市将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所有的公办学校按划定的施教区招生。从2010年秋学期起,市直原属于公有民办的“盐城市初级中学”、“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盐城市实验小学”3所学校,全部规范为公办学校,执行公办学校政策,纳入公办学校的经费保障范围,按教育主管部门划定的施教区就近招生。盐都、亭湖、开发区的改制学校规范工作各自负责,同步进行。
盐城市将优化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市区组建11家由优质学校领衔的教育集团,市直组建盐城市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明达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都区组建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亭湖区组建解放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盐城小学教育集团、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亭湖小学教育集团。市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纳入上述集团并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盐城市将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逐步实现各学校间的教师队伍均衡。各教育集团内实行优质师资资源共享,骨干教师优先在集团内部交流,牵头校和成员校实行双向团队式交流,确保成员校每个班级至少有一名以上名校骨干教师领衔任教。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均须交流,每年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15%,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自2010年起,在秋学期招生前,公布交流教师的学科和人数。
盐城市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市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实施教学装备提升工程。市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装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用3年时间,对市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一般中小学的环境整治、教学用房、运动场地的改造和建设及相关设施的配备。
盐城市将加快新建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步伐,使大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按照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在大市区范围内通过新建和改造部分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每2万人口配套一所4-6轨规模的小学,每4万人口配套一所8-12轨规模的初中,使大市区义务教育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教育公平得到充分体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
盐城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施教区划分方案,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依法就近入学。为外来务工人员或其它非市区户籍但实际已在市区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公办小学或初中学位。热点初中在满足本校施教区内学生全部入学后,剩余名额由市教育主管部门本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具体的择校办法。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