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扬州仪征:强化政府责任 提升教育水平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仪征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市教育工作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11年,仪征市在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的不断巩固、提高上狠下功夫,咬定创建目标,突破创建难点,细化创建措施,注重拾遗补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政府责任,强势推进创建工作

早在2006年8月,扬州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围绕创建目标, 2011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第四次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推进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多次就深化教育改革、加大经费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推进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创建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重视部门联动,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市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乡镇中心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主要由乡镇(办事处)负责。充分利用本地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创建意义、创建动态,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教育投入,全力保障创建经费

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家庭困难住宿生补助生活费、危房改造资金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不断加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严格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确保学校的正常健康运转。进一步规范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的管理使用,保证其用于教育的发展和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三增长”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

一是财政拨款逐年增长。 201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48067万元,其中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数为38487.7万元(不含教育附加费),比上年24005.8万元增加了60.33%,同期市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56665万元(含化学工业园收入)较上年同口径125746万元增长了24.59%,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高35.74个百分点。

二是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仪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公用经费生均达到了省定标准。2010年,小学、中学教育生均事业费支出分别为9297元和10861元,比上年增长了65.28%和65.21%。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和中学分别为379元和618元比上年增长了8.29%和12.36%。

三是教师待遇不断提高。 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仪征市市级公务员的标准,2010年仪征市教师4452人,发放工资总额为21462.1万元,教师平均工资48208元/年,同期市级公务员2032人,发放工资总额为9719.8万元,公务员平均工资47834元/年。

三、强化硬件提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仪征市不断加大投入,按照省、市要求,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 “三新一亮”工程、 “六有”工程、 “四配套”工程,以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2006-2010年,仪征市共投入资金约13080万元,新建校舍37327平方米,维修校舍349764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基本达到了省定学校建设标准。

2011年投入资金17891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63777平方米,加固校舍12533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2006年以来,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图书以及教育软件累计投入3600万元,其中2010年专项用于区域教育装备现代化约1773万元。中小学各功能室、器材室配套齐全,户外体育设施完备,计算机的生机比达10:1、师机比达1.5:1,多媒体成套设备的配备达省定Ⅱ类标准。各中小学均建有校园网并光纤宽带接入仪征教育城域网(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四、强化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认真执行“五严”规定,将常规督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确保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从扬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公布的最近一期(6月15日-7月15日)相关统计结果看,仪征市执行“五严”规定实现零举报。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寓教于乐。创建轻负优质学校,有效提高课堂时效。组织各学校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从模式建构入手,开展研究,聘请南师大知名教授定期来仪指导,学习先进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路径、手段与课堂结构,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打造“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以学定教、导学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实施素质教育内在要求的校长、学校考核评估的机制与办法。

在创建过程中,仪征市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运行质态明显提升。

一是幼儿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 市政府出台了《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牵头取缔无证幼儿园16所。仪征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5所,先后创成省优质园(含省示范幼儿园)22所,省优质园的比例达62.9%。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创扬州市素质教育优质均衡样板区。目前基本达到师资、硬件等方面的城乡一个样。

三是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仪征市现有四星高中3所,其中市二中为2011年创建而成,另一所公办高中也达到了三星级。

四是职业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全市形成了以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市民(村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覆盖率达100%。2009年,仪征市创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到2010年,全市9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均创成扬州市特色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扬州率先完成全覆盖。依托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成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2个,扬州市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6个。全市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共有计算机282台,图书5万余册,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个,扬州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4个,社区教育富民信息网站9个,专职教师65人。2010年,市政府按全市总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农村成人教育经费56万元,各乡镇财政按本地总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公用经费60余万元。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