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连续了多日的阴雨天终于放晴,扬州大学农学院2019级博士生党员姚照胜正在学校实验室通过卫星影像分析连日台风和暴雨对扬州地区水稻长势的影响,并以此数据作基础为当地多个区域水稻灾后补救管理提供参考。“持续降雨对扬州地区水稻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为当地水稻灾后的补救管理贡献一些力量。”
日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双向来袭,多地农作物生长管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主动出击,率先吹响“涝疫结合”的集结号,以实际行动亮身份树形象,利用所学所知参与生产自救,贡献青春力量。
逆“风”而行的农业救援队
“最近强降雨较多,要及时查苗补肥,可以及时适量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等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促进恢复生长。”7月27日,安徽省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圣丰农业园区的水稻田里,扬州大学农学院2020级硕士生党员陆尧正在指导着村民管理水稻。
陆尧是一位在当地长期驻村实验的研究生,由于近日连续降雨,当地部分稻田严重进水浸泡甚至被淹没。为了使受害水稻尽快恢复生长机能,帮助当地农户减少损失,陆尧和几位同学临时组成了一支“农业救援队”,主动走进农户田中,了解水稻受灾情况,并帮助他们开展水稻生产自救工作。
“很多农户的稻田都被淹了,我们虽然是学生党员,但仍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他们做一些实事。”陆尧说。
近期受台风等天气的影响,不少地方连续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积水,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然而,此阶段正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农民将损失降低,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闻“风”而动、逆“风”而行,主动投身到各自所在地的农业灾后指导服务中去,“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指导农户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因个人实验需要,暑期申请留校科研的博士生党员李福建,得知自己家乡所在地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百尺乡鸳店村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涝灾后焦急万分,第一时间与乡亲们进行网络连线,指导他们恢复生产并开展补救措施,“要及时强排积水,雨水浸泡导致叶片发黄、苗小苗弱的可补救田块,要及时增施肥料;那些绝收田块,可以补种其他生育期短的杂粮杂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心里装着百姓,用实干服务好百姓,虽然不能回到家乡和乡亲们共同抗灾,仍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尽一份力。”李福建说。
“疫”如继往的田间微课
“乡亲们,上课了!”随着一旁工作人员一声吆喝,十多位农户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活,搬起几个小马扎围坐到主讲人朱波的身边,一堂田间微课就这么开讲了。
“现在水稻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虫害易发时期,这时候我们不仅不能增施化学农药和化肥,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们的施用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减’……”朱波生动鲜活的讲授方式不时迎来群众们阵阵掌声。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农技指导走心走精,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从今年年初开始通过“专业+党课”的形式,在田间地头为群众送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田间微课”,截止到目前,已经在江苏扬州、常熟、姜堰、安徽金寨等多地开展了近百场。通过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及时有效的专业技术,让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听上党课、学到技术。
作为“田间微课”活动的负责人,朱波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希望把党的百年奋斗史宣讲到家家户户,作为一名农科研究生,我们希望将实用的技术和现代的理念送到田间地头,因此我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设了这个‘田间微课’,希望带领着乡亲们学政策、学技术。”
“几位博硕士的讲课浅显易懂,让很多农户明白了很多我们常说的大道理,这对于接下来我们如何带领着大家共同致富,实现我们真武村的乡村振兴就更有底气了。”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真武村主任高伟表示。
除了通过田间微课给农户们传经送宝之外,党员博硕士团还会主动邀请当地的老党员一起讲党史故事,感受当地变化。“和老党员们共同学习、讨论会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对党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坚定了我们立足专业,坚守为三农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朱波介绍,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田间微课不断线,他们将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做到农技指导不断线,党史学习不停歇。
投身乡村的振兴力量
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自成立以来,连续十五年深入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让党旗插到田间地头中。重点深入江苏扬州、宿迁、盐城、淮安、南通等十多个县市开展农业实践服务活动,在基层服务中受锻炼、长知识、增才干,学以致用,以实实在在的农业先进技术和理念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出路。
薪火相传、矢志不渝,在团队“接力赛”般的努力下,树立了包括“真武村电商特色产业模式”、“战疫农技微课堂”等多个实践活动品牌,其中“战疫农技微课堂”的网络点击率已过万,受到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的欢迎。
“扎根广袤大地,坚持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应当是农新时代科学子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其中,成为下得去、干得好、有认可、有担当的乡村振兴新力量!”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员博硕士团指导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杨建昌教授表示。
(通讯员 王一凡 见习记者 王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