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王海:“西藏更需要我们”(图)

作者:赵振宇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王海(左三)在吉隆镇灾区布置工作

24次翻越海拔5300米的雪线高山,往返奔波4000多公里遍布滚石和塌方的险峻山路,连续25天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风餐露宿,数不清多少次与死神正面交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王海是中组部、团中央第1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他在今年“4.25”地震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出色地完成了一线医疗救援指挥任务,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新时期援藏干部人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动人篇章。

忠于职守——雪夜突进,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

王海原来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也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2014年10月,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他来到西藏自治区卫计委挂职锻炼,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应急和卫生监督等工作。

4月25日星期六,刚从外地参加完培训赶回拉萨的王海,被一条手机推送的新闻绷紧了神经——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抗震救灾是我分内的事。”王海看完新闻,不等不靠,立即通知应急办人员紧急返岗,成立起医疗急救小分队。没过多久,王海就接到上级指令,带领应急医疗队赶赴灾区一线。

从拉萨到受灾严重的吉隆县吉隆镇,单程800多公里,路上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两座。本来就蜿蜒险峻的山路,再加上震后突降的大雪,变得更加寸步难行。

“我活了35岁也没见过那么大的雪。”回忆起连夜赶往灾区的情形,藏族司机普尼玛至今心有余悸。大雪糊住了前挡风玻璃,雨刮器已经失去作用。普尼玛根本看不清路,方向只能由车里的王海和同事掌握——他们一边一个,把头伸出车窗,观察道路两边的路桩,告诉普尼玛“向左”、“向右”或是“直行”。

就这样,王海一行顶风冒雪、星夜兼程,穿过数不清的塌方、泥石流和飞石路段,冒着随时可能车毁人亡的危险,终于在26日下午2点到达目的地。

事后,记者在采访王海时问他怕不怕。他说,当时情况紧急,已经顾不上害怕了,只想快点赶到灾区了解情况。不过,细心的他并没有忘记,在出发之前给女儿发条微信,叮嘱她,万一爸爸有事,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妈妈。

勇于担当——几次出生入死,依然勇往直前,坚持完成使命

抵达吉隆镇后,疲惫不堪的王海下车正准备活动一下身体,一块巨大的石头伴随着建筑物砖块突然砸了过来,贴着他的身体滚过。后来才知道,那会正是一次强度达到7.1级的余震。

刚刚安排完吉隆镇的伤员急救和转移工作,王海又提出去受灾严重的萨勒乡了解情况。由于当时余震不断,山体随时可能再次塌方,当地的干部极力反对。

“我是地震前线医疗救援的总指挥,如果因为医疗救援力量没进去导致伤员没人管,就是我的失职。”王海斩钉截铁,力排众议,开始向萨勒乡挺进。

从吉隆镇到萨勒乡,一路都是泥泞和狭窄的羊肠小道。20公里的路程,王海硬是走了3个多小时。半路上,一辆农用机械车突然从山坡上滑了下来,将王海乘坐的汽车后视镜擦着车门撞掉,多亏司机经验丰富,猛打方向盘才躲过一劫。

虽然历尽艰险,但王海仍然非常庆幸自己的决定——当他抵达萨勒乡时,正好发现刚刚出生的一个男婴出现羊水窒息症状,两个大月份孕妇也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经他及时救治,男婴转危为安,两名孕妇也得到妥善安置。

4月29日,地震最严重的樟木口岸与外界连接的道路仍未打通,为尽快摸清当地情况,王海坚持徒步前往,路上险些被操作不当的一场爆破炸得粉身碎骨。不过,他没时间害怕,到达口岸后立即投入伤员救治工作中。

“我丈夫当时受伤特别重,好几次都没了呼吸。多亏了王海副主任及时相救,把我快要失去的丈夫,又活生生地还给了我。”夏尔巴妇女珠次仁如今在安置点的帐篷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激的眼泪仍止不住地簌簌落下。

务实谋事——发挥专长,科学指挥,牢牢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震后初期,重灾区吉隆镇聚集了来自自治区、市、县、乡、村和部队等各方的救援力量,多方救援,缺乏协调。面对此情此景,王海借鉴当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积累的经验,提出整合各方救援力量,成立统一的灾区医院的设想。

然而,想法虽好,协调起来并不容易,各支力量谁也不想让谁指挥。关键时刻,王海一拍板,撂下了几句“狠话”:“你们必须服从大局,接受指挥,统一行动。不服从者,耽误了救人,一定要追责!”

在王海的力推之下,吉隆镇灾区医院迅速组建起来,一改医疗救援的混乱局面。各路力量协调一致、资源共享,业务人员分工明确、高效配合,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王海还从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出发,积极倡导开展公共卫生检查、水资源监测、传染病排查、预防接种调查和补种等工作。同时安排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组成下村小分队,进行排查巡诊和卫生宣教,保证任何村落和集中点不留死角。

得益于这样的医疗防疫体系,灾区医疗力量高效地发挥了作用,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救治,整个灾区也没有发生任何疫情,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地震发生5天后,王海又接到了赴尼泊尔跨境防疫的任务。在他的带头示范和科学安排下,短短几天时间,防疫队就完成了4.2万平方米的消毒杀菌任务,得到尼泊尔政府的高度评价。

“在灾难面前,有王海这样的领导干部帮我们坐镇,局面就不会乱,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聂拉木县卫生局局长巴桑普赤说。

一心为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只求多给百姓办点好事

在抗震救灾的20多天里,王海睡帐篷、吃泡面、喝冷水,和灾区群众同甘共苦,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他一度患上了严重腹泻,常常是被人从厕所搀扶着出来,依然带病坚持工作。

没心思照顾自己,却对群众关怀备至。在樟木镇,为了及时转移伤员,王海把自己乘坐的指挥车贡献了出来。在赴尼泊尔参加跨境防疫的过程中,沿路看到当地百姓衣食无着,他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食物和药品全部送给他们,还很贴心地在药品上写清英文的服用说明。地震后,他不仅参加了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组织的捐款活动,还以博士服务团副团长的名义,为灾区捐出了1万元。

熟悉王海的人都知道,他对群众的热诚,不仅体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更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王海曾作为全国第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挂职锻炼。那一年,他在青海主刀完成了多个省内乃至全国“首例”的手术,为当地患者带去了福音,但总觉得时间太短,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去完成。于是,2014年,当组织上询问他是否愿意到西藏服务时,他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下来。

“虽然到西藏挂职锻炼对经济收入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更需要我们。”他说。

平日里,他除了做好卫计委的本职工作,还常常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亲自主刀或指导开展大型手术,授业解惑,从不收取一分钱报酬。

前不久,刚刚经历了抗震救灾生死考验的他,正式向组织递交了延长服务期限的申请,“希望能多留一年,给这里的老百姓再多办一点好事。”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顾伟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