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听课最重要!比上多少个辅导班都管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06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12篇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们想尽了办法:题海战术、报补习班、请家教……然而有些家长还会困惑:“孩子上了不少辅导班,学习也挺努力的,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或许,我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会听课吗?

  有家长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听课谁不会呢?然而并非如此,上课时孩子会不会听课其实很重要。

  虽然每节课都是 45 分钟,但学生是否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效果大不一样。况且,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钟如何利用,其实大有学问。

  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要想提高听课效率,还得帮助孩子做好预习和复习。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会让孩子的成绩进步更快,或许比上多少个辅导班都有用呢!

  这样课前预习,上课听讲效果事半功倍!

  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可以让孩子发现新课中的难点,并带着问题进入新的课堂,等老师讲到时会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呢?

  1.当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让孩子先通读课本,一边读一边消化,了解大致内容,搞清重点。

  2.在预习的过程中,针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应该让孩子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籍弄清楚。

  3.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让孩子提前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进行比对。

  4.当孩子对新知识预习结束后,可以让孩子回顾这一单元这一章节学习的内容,主动思考这些知识有哪些内在联系。

  5.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预习结束后,对孩子进行一些预习检测,对下一次预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和促进。

  总之,良好的预习,不仅会提高听课效率,也会节省孩子课后复习以及做作业的时间。预习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省下来的时间再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5分钟的课堂,怎样听课最有效?

  其实,决定成绩好坏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集中注意力。

  就拿课堂的45分钟来说,孩子能否利用好课堂时间,听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6项提高听课效率的技能

  1.听视并用法

  其实上课时不只是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只带耳朵,就是只带眼睛,没有做到视听合一。

  边听边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抽象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2.听思并用法

  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要用心去听。上课不用心,就算你做到了视听合一,也只是做到了表面。所以要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样听课才会有效,知识才会记得牢。

  3.符号助记法

  记忆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和板书全部记住,所以,听课必须要做好笔记。但是,记笔记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没必要把所有的字都写出来,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符号来帮助记忆。

  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保证不错记、不漏记。

  4.主动参与法

  现在的学生听课,几乎都缺乏主动性,不和老师进行互动,不提问,不擅长发表自己的观点,只知道仰着头听,听完了埋着头做。

  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5.目标听课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

  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因为有了目标才有方向,知道自己这节课该弄懂什么,要掌握什么,这样才会下意识地去牢记那些知识。

  6.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听课时,有疑问或是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举手提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课后带孩子这样复习,比上辅导班还有用!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课后复习。因此在听完课,还应该带着孩子及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让孩子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理解后的知识易记难忘。学生必须做到:上课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课听懂、积极思考、当天解决疑难问题。

  2.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对新知识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复习和巩固,写完作业再看看书,理一理知识脉络。

  3.经常复习

  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复习次数要相对多一点,间隔时间也相对短一些,随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间隔时间可以越来越长。

  4.复习时做好四件事

  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5.复习时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就高。

  6.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

  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点,记忆力强,可复习英语、语文、政治、历史,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可复习数理化。

  7.适时做好系统性复习

  一个星期、一个月或学完一单元,把各科知识整理归类,系统复习,知识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8.复习计划与时间分配

  每天对各门功课的复习做出明确安排,处理好各门功课的关系,既不要用时不平衡,也不要不分重点。

  9.复习目标

  复习要有切合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目标,并且有达不成目标的自我处罚措施。给自己适当的学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