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爱的艺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34篇

  不知不觉,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四年级的少年了。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一点点进步,我们内心欣慰。现撷取孩子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有时候,爱是一次次放手

  教育孩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搀—扶—放”。儿子刚入一年级时,每次我或者丈夫都会坐在旁边,一笔一画地指导他书写,或听他朗读,或和他一起拼写。二年级时,我们基本上就是观察他书写姿势是否正确,是否在做作业时开小差,以及检查作业的对错。三年级以后我们尝试放手了,让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完成功课,我们只是偶尔去查看一下他的作业情况。到了四年级,我们开始尝试学习上的事情由他自己安排,自主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的自主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他把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陪伴是最好的呵护

  虽然我们认为,要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懂得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但是作为父母,孩子对我们的亲情依赖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始终陪伴在他身边。比如不允许孩子痴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同样在孩子面前,我们也尽量减少浏览手机的时间和频次;孩子做作业时,我们总会在他不远处,泡一杯茶,捧一卷书,默默地关注着他;每逢节假日,我们或陪他去图书馆、书店,或是一起去看一场有意思的电影。

  我们深知,这些陪伴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却恰恰能够温润他幼小的心灵。孩子长大后,离家工作了,我们再想长时间地陪伴他们,或许就是一种奢望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珍惜这样的陪伴。

  用拇指赞赏,不用食指指责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每个成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肯定,何况是孩子呢?虽然,有时遇到孩子调皮捣蛋,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心头的火就会蹿上来,恨不得指着他的鼻子痛骂一顿,甚至打一下才会解气。然而静下心来想想,孩子还小,打骂无济于事,转而与他摆事实、讲道理,此时孩子更能接受我们的意见。所以说,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里,他就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

  也许我们很久都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依恋。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多用大拇指,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欣赏和浓浓的爱意。

  作者:孙艳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