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陪孩子一生?莫如早学会放手

作者:任其平 发布时间:2019-02-20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69篇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在家里孩子无法无天,谁也管不了,说几句,就对着父母怒吼或者直接摔东西;

  ?女儿自从上了中学,叫七次八次也不搭理你,做什么都回答“无聊”“随便”;

  ?儿子不按时作业,成绩下降,总是和一些社会上的孩子玩,经常彻夜不归;

  不少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到了青春期时,总是喜欢和家长对着干。这种情况一般要持续两三年。精神分析理论把这段发展时期称为“仇亲期”。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正处于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过渡阶段,也是依赖性和独立性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时期。

  由于身体的发育,他们开始产生“自己不再是孩子”的成人感,并伴随一种强烈的自我感觉成熟的情感体验。于是,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否认、抗拒自己在儿童期甘愿执行的那些要求,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大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否则,他们便会对他人表现厌烦的情绪和对抗的行为。他们对父母更是这样。因为父母与他们更亲近,更不需要顾忌。他们甚至会靠与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的存在与“成熟”。

  为此,父母要伴随孩子一道成长,不要用对待儿童的观念、方法和行为来对待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具体来说,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孩子的变化。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这种变化,是他们心理成长的标志,父母应该感到高兴。

  青春期孩子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增强,使他们对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愿望。具体表现为渴求独立、渴望尊重、富于冒险和渴望与人交往。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变化,不要总是从消极方面来看待变化中的孩子。

  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与管束,但他们也希望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帮他们出主意。为什么不少孩子宁愿听自己同伴的“馊主意”,也不愿听父母的“真知灼见”?

  这是因为父母总是以教训的口吻训斥孩子,而孩子的同伴却能与之平等地沟通与交流。他们渴望尊重,希望父母也能尊重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所以,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言传身教,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这种选择不对,父母也要学会冷静交流,告知孩子事情的可能结果以及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种种可能性。父母对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冷静,避免反应过度。

  一次过火的言谈和行为,将在亲子间的感情上留下长久的疤痕。

  真诚接纳孩子的错误。

  青春期也是孩子容易犯错误的时期。对于这一点,父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少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犯错这一事实,以为自己全心全意呵护孩子、指点孩子和教育孩子,孩子还犯错就是成心与自己作对,是不可饶恕的。

  其实,我们成人也会犯错,也会犯傻。父母要接纳孩子,就要连孩子所犯的错也一起接纳。对孩子的教育要“就事论事”,即把孩子与问题分开。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少犯错误,但不要强求孩子不犯一点错误。如果要求过高,就容易引起激烈对抗。

  采取巧妙的教育方式。

  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因时而异。对多愁善感的孩子采用“软”的方法有效,而对精力充沛、自制力差的孩子就未必有用。父母要学会“软硬兼施”,恰到好处,在要求上宽严结合。千万不要采用“我们是你父母”“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等易使孩子反感的说辞来教育子女。更重要的是,父母平时要多投入情感,多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用亲情牵住孩子,并学会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

  作者:任其平,心理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