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回归从容与淡定

作者:张学良 发布时间:2019-03-11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89篇

  教育,需要合乎教育规律与教育思维;教育,亟待回归宽松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回归该有的从容与淡定。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遇见杜威》的读书分享会,其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形象地表达了对孩子童年自由成长的理解,让我很有共鸣。她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束光,他们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而我希望帮助他们各发其光,各美其美,让这个社会因参差多态的个体而充满幸福源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庭教育的美好愿望,但是,人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这就不切合实际了。很多父母采取不恰当的教育策略,以强化训练作为路径,以高分作为好孩子的主要评价标准。于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一些现象就不断发生。减负工作,既要学校高度重视,也要家长端正心态!

  人的生命历程就像大自然的一年四季。生命也是有季节的,特定的季节就应该做特定的事。就像不具备走路能力的孩子,让他学爬楼梯,自然不合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又要静等花开,切不可忽视孩子的特点,盲目跟风,过度焦虑!

  时代发展如此迅猛,我们很难想象,二三十年之后,现在的孩子会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如果说学校教育侧重于关注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那么家庭教育就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能力。

  当然,我们的评价导向也需要优化。在西方有一则教育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这就是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教育要解决好“师生校家社”五大主体共同参与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处于教育改革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其“大”在于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转型的时代、更是问题丛生的时代,我们生逢其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责任重大。我们首先要观念跟上去,才能行动跟上去!

  要培养未来公民、优秀中国公民,我们应该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在重视孩子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比如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创意。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与品质时,才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勇于改变世界的能力,当然,也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作者:张学良,无锡梅村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