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特聘教授 > 教授风采 > 正文

朱沛志:刻苦钻研技术 勇攀学术高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朱沛志,现任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生物医学与组织工程研究所所长。200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在美国加州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从2005年10月至2008年在密歇根大学任Research Fellow,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在密歇根大学任Senior Research Fellow。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疾病诊断及生物材料,在拉曼及荧光成像、癌组织及病变组织的早期诊断、骨骼疏松症等药物的治疗机理与研发、干细胞中矿物质及蛋白质等成分的形成机制及与药物分子的作用机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级项目,入选第十批江苏六大人才高峰,2013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已指导博士后1人、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7人。至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包括3篇美国化学会志(JACS)、3篇欧洲化学(Chem.Eur.J)、生物物理(Biophys.J) 等学术刊物上,成果被1篇Science, 2篇Nature Materials、1篇Neuron、3篇PNAS等期刊引用, 其中一篇发表于JACS的研究成果以新闻快报方式"A little magic provides an atomic-level look at bone"发布在密歇根大学门户网站上,接着报纸密西根新闻(Michigan Daily)、达沃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给于报道,后被主流媒体及技术网站如sciencedaily、lifescienceworld、 Sciencenews、biosciencetechnology等超过30家媒体报道, 影响广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3项参与研究的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

  为了促进国内科研事业的进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朱沛志教授于2013年以江苏特聘教授身份到扬州大学工作,潜心科研,将自己所学投入到国内科研建设中,在扬州大学打造全新的科研团队。目前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沛志教授主要带领团队从事药物,骨科材料,生物涂层材料,可注射制剂生物材料和纳米银方向的研究。在此期间,朱沛志教授全身心投入科研,积极推进本学院与外界的学术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药物方面,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戴克戎院士课题组共同研究的肝素双磷酸盐抗骨质疏松药物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 经动物试验表明优于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对肿瘤组织有抑制作用, 并能抑制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科材料方面,根据骨再生的特点,以提高材料生物活性和降解性为目标,以多种生物材料为模板仿生合成出可吸收复合骨修复生物材料及其修复体。生物材料涂层方面,记忆合金骨科器械如环抱器表面处理及生物相容性涂层研究,基础和临床应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在体内长期植入可释放金属离子, 课题组研发多种涂层技术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注射制剂生物材料方面,探索适合骨组织再生应用的种子干细胞并研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 研发可注射骨细胞磷灰石微球载体,用于骨缺损、骨疏松及骨疾病的微创治疗。纳米银方面,利用绿色还原法制备超稳定纳米银溶液,有效抗菌浓度低至20~40纳摩尔,并开发纳米磁性氧化铁为核心纳米银中层外包磷酸钙的三元功能纳米组装体系,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开发用于肿瘤组织的靶向导向治疗。

  这些研究方向切合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项目前景广阔,应用性强,成果易于转化,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顺应中央倡导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朱沛志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他在作为省特聘教授期间从不懈怠,坚持科研,不断创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篇高影响因子文章被SCI收录,发表了12篇专利(附录2)。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朱沛志教授作为无机学科带头人筹办了扬州大学生物医学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扬州大学生物医学材料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生物医学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将主要以生物纳米技术、生物分子识别、靶向药物研究、细胞与组织工程学、骨科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研究方向为基础组建而成。

  朱沛志教授致力于打造一流科研团队,团队目前现有两名正教授、三名副教授及12名研究生。目前与国内南京大学、中科院药物所、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单位有长期科研协作关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实验室建设初期,由于条件设备都还没有立即到位,朱沛志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他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操作问题及时给予指正。他经常告诫学生做事要认真化、细致化、细心化,学生们也积极听取朱教授的意见,用心做实验。

  团队成员在朱沛志教授的指导下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和专利,取得了瞩目的学术成果。此外,朱沛志教授对于生活也是十分注重的,经常和团队成员谈心,了解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对于团队成员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科研道路上的困难,同时在生活中也经常给予帮助。

  此外,他通过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加大江苏和苏北地区生物医药与生物材料的开发力度,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培养了专业人才,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朱沛志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学术高峰。为化学领域开创出新的篇章,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投入到创新生产中,从而推动经济建设,带领团队面向新的世界。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