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特聘教授 > 教授风采 > 正文

张 超:相信自己一定会让优秀成为习惯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张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4月生,江苏射阳人,现任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从事等离子喷涂与功能涂层的研究,2013年12月入选第四批“江苏特聘教授”计划,2015年2月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从潜心钻研、刻苦攻关、持之以恒的求学者到不论报酬、不计名利、义无反顾的海归者;从激扬青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教育者到一片赤诚、回报社会、服务地方的先行者,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他影响、团结并带动着周围年轻教师共同进步,在学生心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口碑,发挥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一、潜心钻研、刻苦攻关,做持之以恒的求学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二十多年的求学路上,他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2003年,他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对他而言,大学本科远不是学业的终点,而是起点。同年,他被推荐免试到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2004年12月,他成功获得法国外交部资助的“中法两国联合培养博士奖学金项目”,并于2005年开始进入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继续研究深造。他潜心钻研、刻苦攻关,连续2年担任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并获得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生奖学金”(该奖系我国政府奖励海外留学人员的最高荣誉),该颁奖典礼被科学网、法国《欧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在法期间,他成绩显著,并于2009年获得了比利时法语大区博士后奖学金(ARC),资助其在比利时蒙斯大学从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2011-2013年,获聘担任比利时蒙斯大学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在法国和比利时期间,他先后参与法国科研署和比利时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4项。在等离子喷涂、功能涂层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在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Thin Solid Films、Sensors and Actuator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多家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1篇(均同时为通讯作者)。并且,论文被SCOPUS引用超过650篇次,单篇论文最高他引超过50篇次。长期以来,他受邀担任10多家SCI期刊审稿人和Journal of Coatings等两家期刊编委。

  二、不论报酬、不计名利,做义无反顾的海归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功名利禄与报效祖国的抉择上,他是一个义无反顾的人。取得比利时蒙斯大学博士后学位以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效力。自2013年起,在江苏省政府和扬州大学的资助下,他投入200余万元在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立了设施较为完备的表面涂层实验室并组建了青年研究团队。他以爱国情怀吸引和凝聚了多位有志报国的海外归国人才和材料专业优秀的青年学者,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通晓材料加工专业新型专业人才。2013年12月入选第四批“江苏特聘教授”计划,2015年2月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5年5月获第十届“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

  到扬后,他已陆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扬州市绿扬金凤等3项科研项目资助。期间,他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此外,在他的带领下,他的青年团队锐意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团队成员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计划、扬州市科技计划等多项资助。至今,他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均在审查中)。

  三、激扬青春、无私奉献,做爱岗敬业的教育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平凡的教书育人之路上,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谦虚谨慎,积极向老教师探讨教学经验,认真掌握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他强调激发学生的团队协助意识,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目前,他主要从事研究生课程《先进涂层技术》,本科生课程《现代表面技术》和《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的教学与讲授。此外,他负责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1人,其中1人获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他的带领下,他的青年团队每天坚持到实验室报到,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准时准点到岗进行科研调查与实验。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一片赤诚、回报社会,做服务地方的先行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反哺社会的公益之路上,他是一个一心服务地方的人。到扬后,他亲自带着学生到相关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实地调研和考察,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机会。2015年2月,通过扬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申报、资格审查、技术评审、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等一些列程序后,他成功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目前,他所带领的青年团队与扬州市、常州市和苏州市等地方企业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是一个低调谦虚的人,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总是在强调,这都是来源于国家的快速发展而赋予个人的机会、领导的栽培、学生的支持以及团队的力量。他深知未来还会有许多艰辛付出,会有许多风雨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让优秀成为习惯,坚持成长,迈向成功。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