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向真而行,建设“童真课堂”

作者:赵建华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赵建华 

  如何引导儿童走向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一直以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致力于“童真课堂”的品格建设,建构以“为学而来、向真而行”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范式,推动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向真而行”——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完整成长 

  “童真课堂”的品格指向一个“真”字,即真行为、真思维、真情感。“向真而行”的“童真课堂”,是以儿童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触发儿童的真行为为动机,以激活儿童的真思维为主线,以蕴涵儿童的真情感为目标的课堂。一言以蔽之,“向真而行”的“童真课堂”,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童真课堂”不仅追求“看得见的学力”的获取,也追求“看不见的学力”的生长。

  “童真课堂”建设让儿童从学习上的“真”迈向品格上的“真”,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完整成长。“五在要义”是“童真课堂”的关键要素:“导在起点”是“童真课堂”的逻辑起点,指向学习的真实性;“重在经历”是“童真课堂”的中心环节,指向学习的深刻性;“贵在倾听”是“童真课堂”的突破渠道,指向学习的互动性;“妙在化错”是“童真课堂”的标志行为,指向学习的思辨性;“创在应用”是“童真课堂”的价值旨归,指向学习的创造性。

“为学而来”——打造灵活扎实的“教室小课堂” 

  “教室小课堂”是指教室里40分钟的课堂。“童真课堂”立足于40分钟的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深度学习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育人方式的转型,形成一个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支持系统的“教室小课堂”模型。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建构并实施低段、中段和高段三种课堂模型。在“童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占据着课堂的中央,学习行为聚焦于先学、伴学、思学、助学、说学、诊学六个环节,形成了“六学”课堂教学结构。

  独立自主先学。自主先学是上好课的良好开端。课前,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精心设计“预学单”。我们依托“预学单”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预学单”既对学生的“先学”起着引导作用,又对教师的“后教”具有诊断作用。

  合作探究伴学。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儿童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安排“合作探究伴学”环节。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或集思广益,或各取所长,或角色扮演,旨在发挥小组乃至班级优势,共同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深刻,情感更加愉悦。

  躬身经历思学。躬身经历思学的前提是教师适时退出、儿童适度前移,努力让儿童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在独立自主先学和合作探究伴学的基础上,学生仍然有无法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省自悟出来。

  尊重差异助学。基于学生差异实施的课堂助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助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互助,设置合适的任务驱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预学的成果,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让多种互助学习形式得以互相配合实施;二是师助,在准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并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分享致用说学。儿童的展示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检查和诊断,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外化和提升。说学环节,可以是小组合作展示,也可以是个性展示。学生在说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思维,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多维反馈诊学。诊学,是教师了解儿童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通过“望、闻、问、切、测”五种基本方法进行“把脉”,通过当堂检测,把握学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以“教室小课堂”为主阵地,学校组建了八大学科主张群,推动“六学”课堂教学结构在各学科的全面深化。同时,根据学科特征与内容特点,“六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灵活应用,可增减,可调序,不模式化。

知行结合——延伸生动开放的“育人大课堂” 

  育人方式变革从学习方式变革开始。我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再构学习场域,深化学习变革。如何活化、创生校园里的物型资源,成为学校深化学习改革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打造了“十处情境学习空间”(知识交流角、语音亭、工作坊、祖冲之数学馆、VR体验室、创客中心等),将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和深化价值的过程贯通。这些空间既是兴趣激发场,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是赋能实践场,配备的各种智能设备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作品,更是价值升华场,让孩子们共享学习成果,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之外,我们建构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模式,聚焦日常生活小事,重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研学旅行实践。比如,学校每年一到六年级分别开展礼仪修养、自我服务、感恩回报等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校把这些主题教育融入作业管理中,积极探索“1+X”菜单式作业育人变革实践。“1”是学科知识自主作业,“X”是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前者侧重于智育,后者侧重于德、体、美、劳四育,将育人育才从校园延伸到校外,实现全域育人。

  (作者系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汤雯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向真而行,建设“童真课堂”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赵建华

  赵建华 

  如何引导儿童走向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一直以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致力于“童真课堂”的品格建设,建构以“为学而来、向真而行”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范式,推动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向真而行”——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完整成长 

  “童真课堂”的品格指向一个“真”字,即真行为、真思维、真情感。“向真而行”的“童真课堂”,是以儿童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触发儿童的真行为为动机,以激活儿童的真思维为主线,以蕴涵儿童的真情感为目标的课堂。一言以蔽之,“向真而行”的“童真课堂”,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童真课堂”不仅追求“看得见的学力”的获取,也追求“看不见的学力”的生长。

  “童真课堂”建设让儿童从学习上的“真”迈向品格上的“真”,实现儿童精神生命的完整成长。“五在要义”是“童真课堂”的关键要素:“导在起点”是“童真课堂”的逻辑起点,指向学习的真实性;“重在经历”是“童真课堂”的中心环节,指向学习的深刻性;“贵在倾听”是“童真课堂”的突破渠道,指向学习的互动性;“妙在化错”是“童真课堂”的标志行为,指向学习的思辨性;“创在应用”是“童真课堂”的价值旨归,指向学习的创造性。

“为学而来”——打造灵活扎实的“教室小课堂” 

  “教室小课堂”是指教室里40分钟的课堂。“童真课堂”立足于40分钟的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深度学习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育人方式的转型,形成一个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支持系统的“教室小课堂”模型。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建构并实施低段、中段和高段三种课堂模型。在“童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占据着课堂的中央,学习行为聚焦于先学、伴学、思学、助学、说学、诊学六个环节,形成了“六学”课堂教学结构。

  独立自主先学。自主先学是上好课的良好开端。课前,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精心设计“预学单”。我们依托“预学单”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预学单”既对学生的“先学”起着引导作用,又对教师的“后教”具有诊断作用。

  合作探究伴学。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儿童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安排“合作探究伴学”环节。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或集思广益,或各取所长,或角色扮演,旨在发挥小组乃至班级优势,共同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深刻,情感更加愉悦。

  躬身经历思学。躬身经历思学的前提是教师适时退出、儿童适度前移,努力让儿童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在独立自主先学和合作探究伴学的基础上,学生仍然有无法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省自悟出来。

  尊重差异助学。基于学生差异实施的课堂助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助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互助,设置合适的任务驱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预学的成果,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让多种互助学习形式得以互相配合实施;二是师助,在准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并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分享致用说学。儿童的展示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检查和诊断,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外化和提升。说学环节,可以是小组合作展示,也可以是个性展示。学生在说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思维,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多维反馈诊学。诊学,是教师了解儿童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通过“望、闻、问、切、测”五种基本方法进行“把脉”,通过当堂检测,把握学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以“教室小课堂”为主阵地,学校组建了八大学科主张群,推动“六学”课堂教学结构在各学科的全面深化。同时,根据学科特征与内容特点,“六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灵活应用,可增减,可调序,不模式化。

知行结合——延伸生动开放的“育人大课堂” 

  育人方式变革从学习方式变革开始。我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再构学习场域,深化学习变革。如何活化、创生校园里的物型资源,成为学校深化学习改革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打造了“十处情境学习空间”(知识交流角、语音亭、工作坊、祖冲之数学馆、VR体验室、创客中心等),将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和深化价值的过程贯通。这些空间既是兴趣激发场,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是赋能实践场,配备的各种智能设备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作品,更是价值升华场,让孩子们共享学习成果,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之外,我们建构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模式,聚焦日常生活小事,重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研学旅行实践。比如,学校每年一到六年级分别开展礼仪修养、自我服务、感恩回报等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校把这些主题教育融入作业管理中,积极探索“1+X”菜单式作业育人变革实践。“1”是学科知识自主作业,“X”是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前者侧重于智育,后者侧重于德、体、美、劳四育,将育人育才从校园延伸到校外,实现全域育人。

  (作者系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