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大思政”课程实施的关键——管理 评价 融通

作者:陈胜英 许文琴 发布时间:2023-05-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丰富且有特色的“大思政”课程是“育人为本”的主要内容,而保证课程有效实施是实现“育人为本”的关键。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 

  “育人为本”的“大思政”课程实施,需要与之匹配的全员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基础教育办学存有“以教学为中心”的巨大惯性,如何转化到“以育人为中心”需要管理者的大智慧。

  一方面,我校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以“大思政”德育课程建设为重大项目工程,改革德育管理机制,组建以总校长、党委书记共同领衔,各校区校长直接负责,学段、级部、班主任、德育教师、各学科教师代表和员工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直接下沉到学部、年级、班级学生管理之中,接入教研组、备课组、后勤服务组等业务活动之中。学校有两区六部,各自独立却又融合贯穿,学区、学部、学段、年级、班级、学生各个层面,坚决做到协调监督,反馈总结,层层有分工,人人有责任,不拖不等不靠,聚焦育人,及时向上衔接,平行沟通,向下督促,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形成“大思政”德育课程落地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效应和联动机制。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 

  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推动学校转型的重要力量。我校以各种制度的全面修订为契机,从理念、文化层面,为评价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结合新时期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结合全员、全程、全时空“大思政”课程落地的需要,学校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开展了各项制度的全面修订。

  学校以“十四五”办学目标和规划为纲领,以“办百年张外名校”为指引,以“和”文化为基础,全面修订《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员工手册》《家长手册》,修订《学生各类评优评先工作方案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班主任百分制考核方案》等。修订过程中,加大育人权重,引领班主任队伍工作的育人方向,强化各学部所有学科教师育人为本的意识,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提高全员育人实效,进而形成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研发促进学生发展的、具有激励引领作用的、基于大数据的、可操作性强的、过程写实的“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体现教育评价的维度多元、方式多元、主体多元、时机多元、作用多元,促进育人目标的高效落实。如以“大思政”课程改革为契机,研制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研制最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科教学走向学科实践;制定《活动评价体系》,对活动进行评价分析,促进活动育人功能的发挥。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 

  家校社融通机制 

  教育的“卷”,有一部分因素来自家长“成龙”“成凤”的过高心理期待。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育人的融通机制对于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显得十分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明确提出“陪伴每一个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建立“金子塔”形的多层师资队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立德树人”的同向而行。

  首先是做好队伍建设和氛围营造等方面的5件事。一是学校层面聘请有条件的家长担任学校专业导师;二是通过家委会,鼓励有条件的家长组成讲师团;三是命名一批校级家校联合育人名师,在明确人人都是孩子成长导师的基础上,重点选拔和命名一批校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优秀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心理教师;四是分级培养德育干部和德育骨干,以校区、学部为单位,自主申报,提供相关的学习、研讨、培训机会,促使德育干部主动思考,自主加压,提升家校融通的能力;五是营造浓厚的“大思政”育人氛围,线上线下同步,发挥校园“大思政”橱窗的展示功能,每月推送身边优秀育人典型和张外学子成长风采,树立各学段、各层面的育人榜样,发扬正能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前行。

  其次是既分工又合作,共建家校社教育新样态。为了保证家校之间融通到位,学校将每学期每班的“大思政·班会主题课”时间,原则上按照“三三制”进行分解,三分之一由班级学生负责,紧扣青春期成长的烦恼等话题,开展主题活动;三分之一由家长负责,引进社会资源,办好家长课堂,开展心理赋能;三分之一作为班主任和学校的常规教育,把礼仪养成、习惯培养和形象自塑等做实做好。三者分工,三方合作,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让家长融入学校教育,再让家长作为同盟军带动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孩子成长路上,家校社协作,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提升办学品质,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构建家校社共育新样态。

  (陈胜英系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北区执行校长,许文琴系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朱璐

“大思政”课程实施的关键——管理 评价 融通
发布时间:2023-05-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陈胜英 许文琴

  丰富且有特色的“大思政”课程是“育人为本”的主要内容,而保证课程有效实施是实现“育人为本”的关键。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 

  “育人为本”的“大思政”课程实施,需要与之匹配的全员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基础教育办学存有“以教学为中心”的巨大惯性,如何转化到“以育人为中心”需要管理者的大智慧。

  一方面,我校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以“大思政”德育课程建设为重大项目工程,改革德育管理机制,组建以总校长、党委书记共同领衔,各校区校长直接负责,学段、级部、班主任、德育教师、各学科教师代表和员工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直接下沉到学部、年级、班级学生管理之中,接入教研组、备课组、后勤服务组等业务活动之中。学校有两区六部,各自独立却又融合贯穿,学区、学部、学段、年级、班级、学生各个层面,坚决做到协调监督,反馈总结,层层有分工,人人有责任,不拖不等不靠,聚焦育人,及时向上衔接,平行沟通,向下督促,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形成“大思政”德育课程落地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效应和联动机制。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 

  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推动学校转型的重要力量。我校以各种制度的全面修订为契机,从理念、文化层面,为评价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结合新时期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结合全员、全程、全时空“大思政”课程落地的需要,学校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开展了各项制度的全面修订。

  学校以“十四五”办学目标和规划为纲领,以“办百年张外名校”为指引,以“和”文化为基础,全面修订《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员工手册》《家长手册》,修订《学生各类评优评先工作方案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班主任百分制考核方案》等。修订过程中,加大育人权重,引领班主任队伍工作的育人方向,强化各学部所有学科教师育人为本的意识,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提高全员育人实效,进而形成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研发促进学生发展的、具有激励引领作用的、基于大数据的、可操作性强的、过程写实的“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体现教育评价的维度多元、方式多元、主体多元、时机多元、作用多元,促进育人目标的高效落实。如以“大思政”课程改革为契机,研制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研制最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科教学走向学科实践;制定《活动评价体系》,对活动进行评价分析,促进活动育人功能的发挥。

  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 

  家校社融通机制 

  教育的“卷”,有一部分因素来自家长“成龙”“成凤”的过高心理期待。建立适应“大思政”课程实施的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育人的融通机制对于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显得十分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明确提出“陪伴每一个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建立“金子塔”形的多层师资队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立德树人”的同向而行。

  首先是做好队伍建设和氛围营造等方面的5件事。一是学校层面聘请有条件的家长担任学校专业导师;二是通过家委会,鼓励有条件的家长组成讲师团;三是命名一批校级家校联合育人名师,在明确人人都是孩子成长导师的基础上,重点选拔和命名一批校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优秀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心理教师;四是分级培养德育干部和德育骨干,以校区、学部为单位,自主申报,提供相关的学习、研讨、培训机会,促使德育干部主动思考,自主加压,提升家校融通的能力;五是营造浓厚的“大思政”育人氛围,线上线下同步,发挥校园“大思政”橱窗的展示功能,每月推送身边优秀育人典型和张外学子成长风采,树立各学段、各层面的育人榜样,发扬正能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前行。

  其次是既分工又合作,共建家校社教育新样态。为了保证家校之间融通到位,学校将每学期每班的“大思政·班会主题课”时间,原则上按照“三三制”进行分解,三分之一由班级学生负责,紧扣青春期成长的烦恼等话题,开展主题活动;三分之一由家长负责,引进社会资源,办好家长课堂,开展心理赋能;三分之一作为班主任和学校的常规教育,把礼仪养成、习惯培养和形象自塑等做实做好。三者分工,三方合作,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让家长融入学校教育,再让家长作为同盟军带动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孩子成长路上,家校社协作,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提升办学品质,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构建家校社共育新样态。

  (陈胜英系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北区执行校长,许文琴系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