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以“研学课堂”落实课堂改革六要素

作者:孟纪军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当前,在“双减”背景下,校外要减负,校内就必须提质。而校内提质的主渠道在课堂,其根本在课堂教学改革。为此,课堂教学必须悄然转身,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关注怎么教,更要关注怎么学。我们由此决定打造“研学课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让“心中有他人”的学校核心文化落地生根。“研学课堂”坚持“问题导向,学为中心”,全面落实“情境、问题、任务、合作、展示、评价”六大课堂改革要素。

  情境创设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一生都致力于情境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而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情境,这里指学习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是虚拟的或者是可能发生的学习情境。以此类推,各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创设适合儿童身心特点,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为了在“研学课堂”中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我们研究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儿童角色体验,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进而促进儿童真实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导向 

  “研学课堂”倡导问题导向。首先,要学会预习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儿童对于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疑问不断,然而,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逐步变得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我们一要鼓励儿童大胆提问,二要教会儿童提问策略,尤其是提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内容的确定要基于这些问题,学习任务也指向解决这些问题。其次,要提炼出主问题。一堂课时间有限,规定时间内研究问题必须聚焦重点,重锤敲击,深耕细作,避免“碎问”“浅问”“串问”,如挤牙膏一般。主问题可以围绕特定学习主题,一般与情境相连,与主任务相关,进而形成主要探究活动。

  任务驱动 

  有了创设的学习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了主问题,我们就可以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一般一堂课不超过三个学习任务。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认识大象耳朵的不一样,二是理解小动物们一样的说法,三是体会大象前后不一样的想法。整个学习任务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认识一样和不一样”来展开,整堂课围绕这三个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包括五个环节:呈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以及完成情况评价。一个个任务解决完成了,可以让儿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任务驱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业设计可以助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且可以直观呈现学习效果。每个学习任务之间,作业设计可以分层、进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组合作 

  《学记》云:相观而善之谓摩,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大家一起学习,互相观摩切磋,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合作。这是教育教学成功的要诀之一。因此,“研学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由于当前课堂教师讲解泛滥,教师跟少数学生对话,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现象成灾,小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在小组内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小组合作不追求表面的座位排列等形式,在意的是真实学习的发生,儿童互相学习,同伴互助。为此,我们强调一堂课至少有一次小组合作,一般倡导四人合作。当然,随机进行的二人、三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何时进行合作、探究什么问题、怎么组织讨论、发言音量大小(体现心中有他人)等都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合作一般建议围绕主问题展开合作,也可以在遇到学习困境时合作,还可以在需要资源共享时合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总之,小组合作在促进儿童学习活动中利大于弊。

  汇报展示 

  “研学课堂”特别强调汇报展示环节。汇报展示,既是成果,更是过程。汇报展示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汇报展示可以是学生个人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团队汇报。这既符合费曼学习法,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与《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暗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把学习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可以促进儿童深度学习,融会贯通。汇报展示时,也离不开倾听补充。怎么倾听?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指导学习策略,形成合作学习。总之,汇报展示环节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台面对全体师生汇报学习成果,且面对面汇报交流这个形式必须每堂课都有。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增加学习动力,也能增强表达自信。

  及时评价 

  汇报展示后需要评价跟进。“研学课堂”突出评价的及时性。评价即反馈,评价即诊断。首先,评价时机要恰当,必须及时跟进,及时反馈,且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强调过程性。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之际,评价的及时跟进,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评价内容需转变,由评价教师的“教”转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可以评价学习方法策略是否恰当、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明显等。第三,评价标准要清晰。学有方法,评有标准,教什么就评什么,学什么就评什么,切忌评价泛化,针对性不强。第四,评价主体多元,可以自评,可以同伴互评,也可以教师评价点拨。“研学课堂”的评价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师评,教师都要不吝啬给学生诸如星星、鲜花、大拇指等奖励。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颠倒黑白,也不模棱两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课堂”是一个育人观念和教育行为改变的契机,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旨在“教看得见的方法,学带得走的能力”。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练”,因此,课堂研学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实践。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问题导向,学为中心”,不折不扣落实“情境、问题、任务、合作、展示、评价”六要素,课堂必将悄然“转身”,学生必将受益无穷。

  (作者系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朱璐

以“研学课堂”落实课堂改革六要素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孟纪军

  当前,在“双减”背景下,校外要减负,校内就必须提质。而校内提质的主渠道在课堂,其根本在课堂教学改革。为此,课堂教学必须悄然转身,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关注怎么教,更要关注怎么学。我们由此决定打造“研学课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让“心中有他人”的学校核心文化落地生根。“研学课堂”坚持“问题导向,学为中心”,全面落实“情境、问题、任务、合作、展示、评价”六大课堂改革要素。

  情境创设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一生都致力于情境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而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情境,这里指学习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是虚拟的或者是可能发生的学习情境。以此类推,各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创设适合儿童身心特点,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为了在“研学课堂”中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我们研究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儿童角色体验,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进而促进儿童真实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导向 

  “研学课堂”倡导问题导向。首先,要学会预习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儿童对于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疑问不断,然而,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逐步变得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我们一要鼓励儿童大胆提问,二要教会儿童提问策略,尤其是提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内容的确定要基于这些问题,学习任务也指向解决这些问题。其次,要提炼出主问题。一堂课时间有限,规定时间内研究问题必须聚焦重点,重锤敲击,深耕细作,避免“碎问”“浅问”“串问”,如挤牙膏一般。主问题可以围绕特定学习主题,一般与情境相连,与主任务相关,进而形成主要探究活动。

  任务驱动 

  有了创设的学习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了主问题,我们就可以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一般一堂课不超过三个学习任务。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认识大象耳朵的不一样,二是理解小动物们一样的说法,三是体会大象前后不一样的想法。整个学习任务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认识一样和不一样”来展开,整堂课围绕这三个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包括五个环节:呈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以及完成情况评价。一个个任务解决完成了,可以让儿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任务驱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业设计可以助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且可以直观呈现学习效果。每个学习任务之间,作业设计可以分层、进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组合作 

  《学记》云:相观而善之谓摩,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大家一起学习,互相观摩切磋,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合作。这是教育教学成功的要诀之一。因此,“研学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由于当前课堂教师讲解泛滥,教师跟少数学生对话,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现象成灾,小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在小组内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小组合作不追求表面的座位排列等形式,在意的是真实学习的发生,儿童互相学习,同伴互助。为此,我们强调一堂课至少有一次小组合作,一般倡导四人合作。当然,随机进行的二人、三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何时进行合作、探究什么问题、怎么组织讨论、发言音量大小(体现心中有他人)等都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合作一般建议围绕主问题展开合作,也可以在遇到学习困境时合作,还可以在需要资源共享时合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总之,小组合作在促进儿童学习活动中利大于弊。

  汇报展示 

  “研学课堂”特别强调汇报展示环节。汇报展示,既是成果,更是过程。汇报展示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汇报展示可以是学生个人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团队汇报。这既符合费曼学习法,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与《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暗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把学习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可以促进儿童深度学习,融会贯通。汇报展示时,也离不开倾听补充。怎么倾听?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指导学习策略,形成合作学习。总之,汇报展示环节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台面对全体师生汇报学习成果,且面对面汇报交流这个形式必须每堂课都有。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增加学习动力,也能增强表达自信。

  及时评价 

  汇报展示后需要评价跟进。“研学课堂”突出评价的及时性。评价即反馈,评价即诊断。首先,评价时机要恰当,必须及时跟进,及时反馈,且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强调过程性。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之际,评价的及时跟进,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评价内容需转变,由评价教师的“教”转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可以评价学习方法策略是否恰当、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明显等。第三,评价标准要清晰。学有方法,评有标准,教什么就评什么,学什么就评什么,切忌评价泛化,针对性不强。第四,评价主体多元,可以自评,可以同伴互评,也可以教师评价点拨。“研学课堂”的评价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师评,教师都要不吝啬给学生诸如星星、鲜花、大拇指等奖励。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颠倒黑白,也不模棱两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课堂”是一个育人观念和教育行为改变的契机,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旨在“教看得见的方法,学带得走的能力”。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练”,因此,课堂研学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实践。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问题导向,学为中心”,不折不扣落实“情境、问题、任务、合作、展示、评价”六要素,课堂必将悄然“转身”,学生必将受益无穷。

  (作者系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