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作者:曹海永 发布时间:2024-03-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曹海永 

  学校是什么,当然是一个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长江路小学)开学典礼的致辞中就提出,希望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像艺术家那样生活”,鼓励孩子们培养科学家那样的精神和品格、艺术家那样的兴趣和信心,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长江路小学坚持用“梦想”激励孩子们热爱学习。学校有江苏省英雄中队“周恩来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伟人精神引领孩子们走出学习的小世界。学生或与杰出校友通信,或进行访谈,感受世界冠军赵蕊蕊的刻苦、企业家钱东奇的坚韧,走出学习的“舒适区”。学校还组织“科学家进校园,大小院士牵手”活动,希望孩子们学“长江精神”,做小小“长江学者”,让创造力奔涌,进而敦促孩子们从“此岸”走向无限美好的“彼岸”。

“登山式课堂”:让学习富有更新的挑战 

  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挑战的,在其内心深处总是无比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就像马克思阐述的那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攀登、不断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用“登山式课堂”帮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顿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进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创造体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人格觉醒。

  “登山式课堂”浸润在学校王兰老师“美丽语文”的精神与品格中,师生向美而行一路攀越、一路成长。在长江路小学,“课比天大”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有一支“兰苑飘香军团”,那就是以王兰、刘军老师为核心的“兰心·尚美”教师队伍。王兰老师经常说:“老师爱学生就要全心全意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长江路小学的教师们敬畏课堂,始终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全力以赴,力求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体验。每一名教师都坚持唱好“课前一首歌”,给课堂学习一个庄严的“仪式感”,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提前候课、准时下课。

  为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回到根本的“登山式课堂”整体建构与实践。它植根于“和谐教育”这一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土壤,自然要“和谐进取、追求卓越”。它倡导认知、思维、情感、意志、人格等全视角的学习参与,通过高效运用,登学习的“实践之山”;通过高阶活动,登学习的“思维之山”;通过高峰体验,登学习的“创造之山”;通过高远追求,登学习的“人格之山”。“登山”的路径有“索道”“大道”,还有“小道”“野道”,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登山式课堂”除了登山式进阶体悟,更强调自主实践、启发引导、合作探索。

社团体验:让学习充盈更多的可能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东西,他就成为那东西,那东西也成为他的一部分……”惠特曼的这个比喻对我们小学教育而言,显得尤为贴切而富有哲理。

  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相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而言,无疑是最长情的陪伴和最重要的启蒙。长江路小学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多元、更个性化的需求,强化社团体验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儿童成为自觉选择、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主体,在重组的“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跨班级、跨学段的交往。

  长江路小学建校85年来始终如一地重视素质教育,在体育、科技、艺术和文学等方面开设了近百个社团,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平台和展示舞台。学校拥有国家级体育俱乐部,是全国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全国少儿足球运动示范学校,在女排、体操、花样游泳方面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等体育人才。作为南京第一所由教育部批准的中法合作“做中学”实验学校,为了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学校努力探索科技类社团“做研创”学习方式,实现“生活经验→科学经验→科学概念→科学观念”的迭代,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社团体验学习旨在让孩子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进而在成功中走向更大的成功。学校合唱团、舞蹈团被评为“南京市小学歌舞团(一团)”,曾受邀前往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地表演,参加过上海世博会、江苏省开学第一课、江苏省少儿春晚等演出。近年来,合唱团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多场音乐会,并通过江苏电视台向全球直播发布团歌MV。今年1月,长江路小学专场音乐会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剧场隆重上演,孩子们一个晚上唱了20多首经典曲目。每一个小主持人每一次报幕,上来一开口,那种发音、状态、气场让人震撼,体现了艺术审美的境界。

场馆实践:让学习打开更大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更是“一所大学校”。长江路小学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学校地处长江路,而一条长江路,就是半部金陵史。漫步在梧桐婆娑的千米长江路,就是漫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丰富的文博场馆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以“千米长江路”为课程空间,与六大文博场馆挂牌建立“课程基地”,提炼了六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设计60个学习项目,探索开发并实施开展了十多场项目化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场馆学习实践中,从“文化知识之旅”走向“生命成长之旅”。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长江路小学的教师们深谙,“课本不是学习的整个世界,世界才是学习的课本”。学校努力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孩子们的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开发独具校本特色的“长江路文化韵染课程”,探索“博物馆+”的课程实践方略,推动博物馆课程与网络、科技、文旅、传媒等领域跨界融合。学校研制的“15分钟教育圈”项目化学习,主要指向红色主题教育、人文主题探究和公益主题实践三大类别,形成了“五小”(“总统府小导游”“美术馆小讲解员”“图书馆小志愿者”“博物馆小研究员”“长江路上小交警”)特色活动。学校探索区域共建、馆校共育、师生共进、品牌共赢的课程实践,彰显“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水,静静地流”的课程理念。

  已入读复旦大学的校友李艺洁回忆童年学习经历时说:“我在长江路小学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总统府做小导游。这段经历增强了我表达的自信和探究的兴趣。”学校四年级学生张佑颐印象最深的则是老师带领大家在六朝博物馆里研究瓦当,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里研究曹雪芹,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从课堂到社团,从学校到场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和学习场域的转换,长江路小学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和育人实践中,力求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更新的挑战、更多的可能、更大的世界,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作者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汤雯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发布时间:2024-03-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曹海永

  ■曹海永 

  学校是什么,当然是一个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长江路小学)开学典礼的致辞中就提出,希望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像艺术家那样生活”,鼓励孩子们培养科学家那样的精神和品格、艺术家那样的兴趣和信心,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长江路小学坚持用“梦想”激励孩子们热爱学习。学校有江苏省英雄中队“周恩来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伟人精神引领孩子们走出学习的小世界。学生或与杰出校友通信,或进行访谈,感受世界冠军赵蕊蕊的刻苦、企业家钱东奇的坚韧,走出学习的“舒适区”。学校还组织“科学家进校园,大小院士牵手”活动,希望孩子们学“长江精神”,做小小“长江学者”,让创造力奔涌,进而敦促孩子们从“此岸”走向无限美好的“彼岸”。

“登山式课堂”:让学习富有更新的挑战 

  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挑战的,在其内心深处总是无比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就像马克思阐述的那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攀登、不断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用“登山式课堂”帮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顿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进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创造体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人格觉醒。

  “登山式课堂”浸润在学校王兰老师“美丽语文”的精神与品格中,师生向美而行一路攀越、一路成长。在长江路小学,“课比天大”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有一支“兰苑飘香军团”,那就是以王兰、刘军老师为核心的“兰心·尚美”教师队伍。王兰老师经常说:“老师爱学生就要全心全意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长江路小学的教师们敬畏课堂,始终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全力以赴,力求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体验。每一名教师都坚持唱好“课前一首歌”,给课堂学习一个庄严的“仪式感”,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提前候课、准时下课。

  为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回到根本的“登山式课堂”整体建构与实践。它植根于“和谐教育”这一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土壤,自然要“和谐进取、追求卓越”。它倡导认知、思维、情感、意志、人格等全视角的学习参与,通过高效运用,登学习的“实践之山”;通过高阶活动,登学习的“思维之山”;通过高峰体验,登学习的“创造之山”;通过高远追求,登学习的“人格之山”。“登山”的路径有“索道”“大道”,还有“小道”“野道”,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登山式课堂”除了登山式进阶体悟,更强调自主实践、启发引导、合作探索。

社团体验:让学习充盈更多的可能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东西,他就成为那东西,那东西也成为他的一部分……”惠特曼的这个比喻对我们小学教育而言,显得尤为贴切而富有哲理。

  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相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而言,无疑是最长情的陪伴和最重要的启蒙。长江路小学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多元、更个性化的需求,强化社团体验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儿童成为自觉选择、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主体,在重组的“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跨班级、跨学段的交往。

  长江路小学建校85年来始终如一地重视素质教育,在体育、科技、艺术和文学等方面开设了近百个社团,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平台和展示舞台。学校拥有国家级体育俱乐部,是全国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全国少儿足球运动示范学校,在女排、体操、花样游泳方面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等体育人才。作为南京第一所由教育部批准的中法合作“做中学”实验学校,为了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学校努力探索科技类社团“做研创”学习方式,实现“生活经验→科学经验→科学概念→科学观念”的迭代,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社团体验学习旨在让孩子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进而在成功中走向更大的成功。学校合唱团、舞蹈团被评为“南京市小学歌舞团(一团)”,曾受邀前往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地表演,参加过上海世博会、江苏省开学第一课、江苏省少儿春晚等演出。近年来,合唱团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多场音乐会,并通过江苏电视台向全球直播发布团歌MV。今年1月,长江路小学专场音乐会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剧场隆重上演,孩子们一个晚上唱了20多首经典曲目。每一个小主持人每一次报幕,上来一开口,那种发音、状态、气场让人震撼,体现了艺术审美的境界。

场馆实践:让学习打开更大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更是“一所大学校”。长江路小学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学校地处长江路,而一条长江路,就是半部金陵史。漫步在梧桐婆娑的千米长江路,就是漫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丰富的文博场馆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以“千米长江路”为课程空间,与六大文博场馆挂牌建立“课程基地”,提炼了六个方面的研究课题,设计60个学习项目,探索开发并实施开展了十多场项目化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场馆学习实践中,从“文化知识之旅”走向“生命成长之旅”。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长江路小学的教师们深谙,“课本不是学习的整个世界,世界才是学习的课本”。学校努力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孩子们的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开发独具校本特色的“长江路文化韵染课程”,探索“博物馆+”的课程实践方略,推动博物馆课程与网络、科技、文旅、传媒等领域跨界融合。学校研制的“15分钟教育圈”项目化学习,主要指向红色主题教育、人文主题探究和公益主题实践三大类别,形成了“五小”(“总统府小导游”“美术馆小讲解员”“图书馆小志愿者”“博物馆小研究员”“长江路上小交警”)特色活动。学校探索区域共建、馆校共育、师生共进、品牌共赢的课程实践,彰显“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水,静静地流”的课程理念。

  已入读复旦大学的校友李艺洁回忆童年学习经历时说:“我在长江路小学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总统府做小导游。这段经历增强了我表达的自信和探究的兴趣。”学校四年级学生张佑颐印象最深的则是老师带领大家在六朝博物馆里研究瓦当,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里研究曹雪芹,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从课堂到社团,从学校到场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和学习场域的转换,长江路小学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和育人实践中,力求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更新的挑战、更多的可能、更大的世界,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作者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