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君子不器

作者:秦晓华 发布时间:2024-04-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秦晓华 

  新课改强调从“人为”的教育转向“为人”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这不意味着放弃教育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的确应该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但这不等于放弃对学生的引导,我们一定要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社会导向。

  要让学生看到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君子应该心怀天下,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孔子的“不器”说的正是社会责任感。不久前,省教育厅组织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的负责人走进昆山一所中外合办的大学考察,笔者也是其中一员。参观交流过程中,该大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和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一位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学生创新创业情况时谈到了一个获奖案例——“Elderly-E”,该项目旨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难题。该大学给我们“打了个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路径。

  要让学生看到他人,培养利他意识。上个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名为《禁闭》的戏剧中,提出了“他人即地狱”的哲学论断,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他人”毕竟还是一个明确的存在;本世纪初,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则提出了“他人的消失”这一哲学命题,认为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他人”已不复存在。从“他人即地狱”到“他人的消失”,哲学家用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提醒我们关注他人,处理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也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这让我想到高考中的前几名大概率成不了各行业领军人物的话题。其实,这不难理解。考试是一个人做事,主要做好自我知识管理就可以了;做行业领袖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做事,个人研究能力固然重要,团队管理能力则更为重要。学校什么时候认真教过这些?我们或许应该转变一下育人方式,不再过多说教,而是“以事磨人”,让学生在合作共事中,学会处理“群己关系”,学会协调各自立场,学会坚持与妥协,这些为人处世的策略和方法对他们人生的价值可能远大过分数。

  要让学生看到“联系”的力量,培养进入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能力。某种意义上,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割裂”:因为“割裂”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所以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为“割裂”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所以出现了“5+2≤0”的现象;因为“割裂”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所以出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割裂”最大的危害是我们教给学生的往往只是理解世界的知识,而非进入世界的知识。马克思早就提醒过我们:“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新质生产力一定不是指向解释世界,而是指向改变世界的一种力量。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赢在未来,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胸怀祖国、兼济天下的栋梁之材。

  (作者系徐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汤雯

君子不器
发布时间:2024-04-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秦晓华

  ■秦晓华 

  新课改强调从“人为”的教育转向“为人”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但这不意味着放弃教育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的确应该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但这不等于放弃对学生的引导,我们一定要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社会导向。

  要让学生看到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君子应该心怀天下,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孔子的“不器”说的正是社会责任感。不久前,省教育厅组织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的负责人走进昆山一所中外合办的大学考察,笔者也是其中一员。参观交流过程中,该大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和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一位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学生创新创业情况时谈到了一个获奖案例——“Elderly-E”,该项目旨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难题。该大学给我们“打了个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路径。

  要让学生看到他人,培养利他意识。上个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名为《禁闭》的戏剧中,提出了“他人即地狱”的哲学论断,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他人”毕竟还是一个明确的存在;本世纪初,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则提出了“他人的消失”这一哲学命题,认为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他人”已不复存在。从“他人即地狱”到“他人的消失”,哲学家用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提醒我们关注他人,处理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也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这让我想到高考中的前几名大概率成不了各行业领军人物的话题。其实,这不难理解。考试是一个人做事,主要做好自我知识管理就可以了;做行业领袖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做事,个人研究能力固然重要,团队管理能力则更为重要。学校什么时候认真教过这些?我们或许应该转变一下育人方式,不再过多说教,而是“以事磨人”,让学生在合作共事中,学会处理“群己关系”,学会协调各自立场,学会坚持与妥协,这些为人处世的策略和方法对他们人生的价值可能远大过分数。

  要让学生看到“联系”的力量,培养进入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能力。某种意义上,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割裂”:因为“割裂”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所以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为“割裂”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所以出现了“5+2≤0”的现象;因为“割裂”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所以出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割裂”最大的危害是我们教给学生的往往只是理解世界的知识,而非进入世界的知识。马克思早就提醒过我们:“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新质生产力一定不是指向解释世界,而是指向改变世界的一种力量。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赢在未来,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胸怀祖国、兼济天下的栋梁之材。

  (作者系徐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