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作者:许卫国 发布时间:2024-04-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许卫国 

  新教育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各种物质载体和全部的符号体系之中。”2010年,新教育实验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举行了年度研讨会。随后,学校文化建设行动在全国新教育各实验区域和学校广泛推进,有力促进了新教育实验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同时,我们行走在各实验区域、实验学校,仍然能发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得要领、不见成效的问题。

  笔者以为,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从文化内涵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学校的价值观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上。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的办学愿景是“创办一所人人爱创想、个个会创想的高品质学校”,这一表述突出了“创想”的价值。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弘毅有为、心行合一的现代公民”,这一表述凸显了“弘毅有为”“心行合一”“现代公民”等价值。办学愿景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人目标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办学愿景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育人目标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如果学校文化理念中缺少对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表述,就会让人感到办学缺乏方向感。

  学校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强小学的校训是“继往开来,自强不息”;校风是“强毅力行,团结向上”;教风是“博闻强识,求是创新”;学风是“奋发图强,善学守恒”。该校从校名生发,以“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主题,“三风一训”围绕此主题设计,凸显“强”文化价值。“三风一训”应当这样聚焦主题,价值表达不宜散而杂。

  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尤其推崇“实质性贡献”的思维方式。“实质性贡献”是《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倡导的理念。追求实质性贡献,意味着一切工作措施都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都要能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一切形式化、走过场,不能推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事,都要尽量少做,力争不做。

  二、从建设策略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举旗帜和握尺子 

  举旗帜,是指愿景召唤、价值导向、榜样引领。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期盼,也是国家的教育愿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是新教育实验向往的愿景。愿景召唤就是要以美好愿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价值导向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师生的言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东娇说:“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包括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形成价值驱动型学校,引领学校成员过上气质优雅、举止从容、内容完整、精神健康的美好教育生活。”这些对美好教育生活的表述,就是新教育所倡导的“幸福完整”。学校文化建设正是要以这样的价值作为驱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高度代表着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呈现榜样、言说榜样,让榜样引领大家向前走,是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有效策略。新教育实验在各类研讨会议、观摩活动中,在教育在线、新教育微信公众号及《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等媒体中,充分展现了新教育榜样人物的力量。各类生命叙事让教师看到了身边的榜样,帮助教师确认了自己的生命原型。朱永新教授说:“当一个人为自己寻找到人生的榜样、生命的原型时,他就可以通过榜样给自己前进的力量,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激发热情、激情和活力。”这就是榜样引领。

  握尺子强调管理的刚性,以此保障底线,强化执行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固然要坚持愿景召唤、价值导向、榜样引领,提倡柔性推动、人文管理,但也不能排斥严格的纪律、严密的制度,不能排斥管理的刚性,否则时间一长,就会挑战底线、瓦解人心,消解文化的正能量。

  在学校生活中,引领上淡化责任、偏于功利,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时有发生。引领上淡化责任、偏于功利,是指在引导教职工行为时,讲责任、奉献的时候少了,讲愿景、价值、榜样的时候少了;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指工作的督导、惩戒机制削弱了。督,就是检查监督;导,就是检查监督之后的反馈指导。工作的流程管理缺乏“命令追踪”机制,不能实行闭环管理,工作就得不到落实。要落实就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常常不了了之,不落实的人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警示批评,就没有执行力。执行力是管理的生命所在,没有管理的执行力,学校文化建设就是空谈。

  三、从建设主体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校长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一群人共同穿越了一段历程,才能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生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毋庸置疑,校长是学校里的灵魂人物,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朱永新教授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魂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基本形象和办学品质。在新教育学校组织的框架里,我们应该致力于新型校长的角色塑造,向人们展现全新的学校领导形象——文化型的校长,展现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文化管理。”

  正如《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一书所说:“当校长进入学校时,是带着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哲学观一起来的,校长通过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领导。学校领导首先是文化的领导、思想的领导、价值观的领导。学校领导的文化力量把学生、家长和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得一套特殊的自我价值观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校长是校园里行走的文化符号,校长的行动过程应该是表达思想、倡导准则、演绎观念的过程。他(她)应该是一种召唤和向导,让师生们知道如何温文尔雅地走向高贵,进而走向人生的卓越。

  学校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全体教职工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学生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追寻意义、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校长,应当准确把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核心要素的力量,标本兼治,刚柔并济,致力于全体教职工价值观的凝练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推动学校文化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汤雯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发布时间:2024-04-2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许卫国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许卫国 

  新教育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各种物质载体和全部的符号体系之中。”2010年,新教育实验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举行了年度研讨会。随后,学校文化建设行动在全国新教育各实验区域和学校广泛推进,有力促进了新教育实验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同时,我们行走在各实验区域、实验学校,仍然能发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得要领、不见成效的问题。

  笔者以为,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从文化内涵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学校的价值观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上。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的办学愿景是“创办一所人人爱创想、个个会创想的高品质学校”,这一表述突出了“创想”的价值。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弘毅有为、心行合一的现代公民”,这一表述凸显了“弘毅有为”“心行合一”“现代公民”等价值。办学愿景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人目标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办学愿景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育人目标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如果学校文化理念中缺少对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表述,就会让人感到办学缺乏方向感。

  学校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强小学的校训是“继往开来,自强不息”;校风是“强毅力行,团结向上”;教风是“博闻强识,求是创新”;学风是“奋发图强,善学守恒”。该校从校名生发,以“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主题,“三风一训”围绕此主题设计,凸显“强”文化价值。“三风一训”应当这样聚焦主题,价值表达不宜散而杂。

  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尤其推崇“实质性贡献”的思维方式。“实质性贡献”是《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倡导的理念。追求实质性贡献,意味着一切工作措施都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都要能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一切形式化、走过场,不能推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事,都要尽量少做,力争不做。

  二、从建设策略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举旗帜和握尺子 

  举旗帜,是指愿景召唤、价值导向、榜样引领。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期盼,也是国家的教育愿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是新教育实验向往的愿景。愿景召唤就是要以美好愿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价值导向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师生的言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东娇说:“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包括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形成价值驱动型学校,引领学校成员过上气质优雅、举止从容、内容完整、精神健康的美好教育生活。”这些对美好教育生活的表述,就是新教育所倡导的“幸福完整”。学校文化建设正是要以这样的价值作为驱动。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高度代表着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呈现榜样、言说榜样,让榜样引领大家向前走,是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有效策略。新教育实验在各类研讨会议、观摩活动中,在教育在线、新教育微信公众号及《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等媒体中,充分展现了新教育榜样人物的力量。各类生命叙事让教师看到了身边的榜样,帮助教师确认了自己的生命原型。朱永新教授说:“当一个人为自己寻找到人生的榜样、生命的原型时,他就可以通过榜样给自己前进的力量,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激发热情、激情和活力。”这就是榜样引领。

  握尺子强调管理的刚性,以此保障底线,强化执行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固然要坚持愿景召唤、价值导向、榜样引领,提倡柔性推动、人文管理,但也不能排斥严格的纪律、严密的制度,不能排斥管理的刚性,否则时间一长,就会挑战底线、瓦解人心,消解文化的正能量。

  在学校生活中,引领上淡化责任、偏于功利,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时有发生。引领上淡化责任、偏于功利,是指在引导教职工行为时,讲责任、奉献的时候少了,讲愿景、价值、榜样的时候少了;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指工作的督导、惩戒机制削弱了。督,就是检查监督;导,就是检查监督之后的反馈指导。工作的流程管理缺乏“命令追踪”机制,不能实行闭环管理,工作就得不到落实。要落实就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常常不了了之,不落实的人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警示批评,就没有执行力。执行力是管理的生命所在,没有管理的执行力,学校文化建设就是空谈。

  三、从建设主体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校长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一群人共同穿越了一段历程,才能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生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毋庸置疑,校长是学校里的灵魂人物,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朱永新教授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魂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基本形象和办学品质。在新教育学校组织的框架里,我们应该致力于新型校长的角色塑造,向人们展现全新的学校领导形象——文化型的校长,展现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文化管理。”

  正如《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一书所说:“当校长进入学校时,是带着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哲学观一起来的,校长通过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领导。学校领导首先是文化的领导、思想的领导、价值观的领导。学校领导的文化力量把学生、家长和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得一套特殊的自我价值观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校长是校园里行走的文化符号,校长的行动过程应该是表达思想、倡导准则、演绎观念的过程。他(她)应该是一种召唤和向导,让师生们知道如何温文尔雅地走向高贵,进而走向人生的卓越。

  学校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全体教职工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学生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追寻意义、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校长,应当准确把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核心要素的力量,标本兼治,刚柔并济,致力于全体教职工价值观的凝练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推动学校文化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