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以美育浸润童年熏染生命

作者:王笑梅 发布时间:2024-05-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王笑梅 

  美是照亮与唤醒,美是创造与生成。美育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通州实小)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引领学生构建精神家园,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生活,激发创造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贯穿情境性,打造校园美丽生态场 

  通州实小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叫蕊春园,园内花木扶疏,假山竹影、古柏虬枝相映成趣。学生走进学校,就像走进美丽的画、抒情的诗、立体的书,浓郁甘醇的艺术气息轻轻弥漫,“尚美”的意蕴散布在校园每个角落。

  蕊春园内有蕊春书画院,那是一条充满书香雅韵、流淌校园文化的翰墨长廊,飘散着浓郁的书香、雅致的诗香和质朴的墨香,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文化的熏染,吐露生命的芬芳。园内还有蕊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所,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古风古韵。

  蕊春园的四周是蜿蜒曲折的长廊,镂空的窗花与白墙相间,是学校举行师生书画展的场所。师生以笔墨润心传情,明志修身。

  蕊春园内有一片花树,春夏秋冬,四季飘香。翠绿的紫竹林、小型的假山和古老的紫薇树,不仅是小鸟的乐园,更是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孩子们在园子里吟诵、抚笛、赏花、弹琴、写诗、作画。

  蕊春园中心的晚香阁青砖黛瓦,古朴典雅,与玲珑剔透的假山、六檐飞翘的延月亭相映成趣。当年,清末状元张謇、通州实小创办者孙儆、国学大师王国维等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曾在此相约赏菊,品酒邀月,搭台唱戏,泼墨作画;如今,蕊春艺术团的小团员在这里抚筝弹琴,切磋技艺,书画兴趣组也喜欢来这里赏景写生,捕捉美丽。

  紫竹摇曳,笛韵悠悠。古典的园林与经典的民乐完美融合,艺术的气息弥散在园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山、一水、百花、千树,不是画卷,胜似画卷;轻歌曼舞,琴声悠悠,倩影婆娑,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蕊春园这座美好的园林是学校最宝贵的美育资源、最珍贵的艺术殿堂,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生命乐园。

凸出地域性,彰显“非遗”文化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南通滨江临海,长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交汇,孕育了丰富繁荣的地域文化,仅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就有二十多个。通州实小成立了蕊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所,遍访南通地区的“非遗”传人,把南通通州蓝印花布、南通剪纸、板鹞风筝、南通木版年画作为学校地域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

  通州区二甲镇是蓝印花布的发源地。为了习得这门“非遗”艺术,美术教师带着同学们到民间“非遗”传人工坊里去采风,虚心向他们学习这些技艺。制版子、刮浆子、画刻刮、印染晒,一道道工序,一门门工艺,学生一步步学习,一点点进步。为了让现代儿童真正走进、理解、喜欢这传统古老的文化,我们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创作了《蓝印花布歌》,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熟悉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生长出对“非遗”文化的喜爱之情。

  南通剪纸善用“刻”的工艺,更显精巧细致。学校举办菊展时,教师让孩子们学剪菊花。学生经历了一场与菊花的凝视、对话,把自己所感受到的菊花的美和一些美好意象添加组合到一起,用剪刀创作出一个个生动的、独具个性的菊花娃娃剪纸作品。这些带着童话色彩的菊花剪纸作品让我们感动,这是孩子们将传统与当下生活连接,创作出的最有民族特色、最时尚的新“非遗”作品。

  我们在开发“非遗”课程的实践中,让孩子们在多样的方式中感受“趣”,在熟悉的家乡里寻找“美”,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南通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探寻南通文化艺术古老的“生命记忆”,传承最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教师引领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构建精神家园,激活创造潜能,孕育生命情怀,从小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思维方式与审美心理等多个层次涵养心灵。

体现融合性,全方位拓展艺术教育 

  我们相信学校在窗外,美育课程在窗外。通州实小将校园打开,让社会艺术资源、文化团体、宣传媒体走进校园;将课堂打开,让专业艺术家、民间艺人、艺术爱好者、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将教师的“潜能领域”打开,通过艺术培训,拥有一门艺术特长,破解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我们注重“打通”,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地域,打通学段,打通线上线下,打通课内与课外,让艺术教育的课程通道更丰富,让艺术教育课程建构更立体。通州实小以艺术为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学校不仅有登上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的交响乐团,还接待过前来访问的国外留学生参观团。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跟着“非遗”社团的学生学写中国字、学刻木版画、学染蓝印花布、学画国画,共唱《童声里的中国》,在歌声中传递友谊。

  我们打通学科,如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自创自编了“蕊春律动”室内和室外系列体操,将韵律操、舞蹈、乒乓、搏击、瑜伽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充分享受艺术与体育的欢乐,展现健康积极的童年风采。

  我们打通古今。张蓁是我校第一任美术教师,也是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墨菊图》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通州实小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画社,带着孩子欣赏他的画作,聆听他当年的许多美育课堂教学故事,感受他“师古法毋宁师造物”的教学方法,学习他“欲知鸟语多种树,不识人情只看花”的文人气节。

  我们开辟了学校“一百系列”艺术课程,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听一百首经典名曲、赏一百幅名画、读一百个艺术家故事、听一百场艺术讲座、观一百部经典影片,将世界优秀艺术作品化为美育的重要资源,让中华经典艺术作品熏染童年,培养“中国人”,培育“中国心”,孕育“民族情”,让优秀的作品驻留童年,打动灵魂,塑造梦想。

注重整体性,人人参与展现风采 

  艺术教育是提升生命质量、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通州实小的美育,注重凸显“人人、个个、时时、处处”,力求做到“全员、全科、全域、全程”。学校的大楼上挂着一副对联——“诗词歌赋,晨诵午读,浸润书香快乐童年;琴棋书画,日习夜练,拥抱艺术幸福人生”,诗意描摹了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

  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以班级为单位,在主题演讲的同时,集体展示才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尽情舒展身心;每年的新生入队仪式,每一个新生都要登上舞台进行艺术表演;每年为期一个月的“阳光下成长”校园艺术节,人人参与班级合唱比赛、诵读比赛、课本剧比赛、韵律操比赛、绘画书法作品巡展、精品节目展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鼓励更多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通州实小每年“六一”节前,都要举行校园系列“十佳童星”评比,评出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朗诵家、小故事大王、小戏剧家、小书法家、小画家等,在“六一”专场文艺演出中精彩亮相。对于特别拔尖的艺术人才,学校为他们举办专场演奏会、个人书画展,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助推加油。

  “赏天地大美亮第一课程,养生命正气润生命学园”,是通州实小师生的共同追求。我们愿用审美的眼光、艺术的力量,在美育浸润的行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美的使者,提升心灵的境界,建构完美的世界,让南通地域优秀文化薪火不断,让校园艺术教育之花开满原野,历久弥香。

  (作者曾长期担任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现任通州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汤雯

以美育浸润童年熏染生命
发布时间:2024-05-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笑梅

  ■王笑梅 

  美是照亮与唤醒,美是创造与生成。美育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通州实小)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引领学生构建精神家园,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生活,激发创造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贯穿情境性,打造校园美丽生态场 

  通州实小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叫蕊春园,园内花木扶疏,假山竹影、古柏虬枝相映成趣。学生走进学校,就像走进美丽的画、抒情的诗、立体的书,浓郁甘醇的艺术气息轻轻弥漫,“尚美”的意蕴散布在校园每个角落。

  蕊春园内有蕊春书画院,那是一条充满书香雅韵、流淌校园文化的翰墨长廊,飘散着浓郁的书香、雅致的诗香和质朴的墨香,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文化的熏染,吐露生命的芬芳。园内还有蕊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所,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古风古韵。

  蕊春园的四周是蜿蜒曲折的长廊,镂空的窗花与白墙相间,是学校举行师生书画展的场所。师生以笔墨润心传情,明志修身。

  蕊春园内有一片花树,春夏秋冬,四季飘香。翠绿的紫竹林、小型的假山和古老的紫薇树,不仅是小鸟的乐园,更是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孩子们在园子里吟诵、抚笛、赏花、弹琴、写诗、作画。

  蕊春园中心的晚香阁青砖黛瓦,古朴典雅,与玲珑剔透的假山、六檐飞翘的延月亭相映成趣。当年,清末状元张謇、通州实小创办者孙儆、国学大师王国维等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曾在此相约赏菊,品酒邀月,搭台唱戏,泼墨作画;如今,蕊春艺术团的小团员在这里抚筝弹琴,切磋技艺,书画兴趣组也喜欢来这里赏景写生,捕捉美丽。

  紫竹摇曳,笛韵悠悠。古典的园林与经典的民乐完美融合,艺术的气息弥散在园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山、一水、百花、千树,不是画卷,胜似画卷;轻歌曼舞,琴声悠悠,倩影婆娑,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蕊春园这座美好的园林是学校最宝贵的美育资源、最珍贵的艺术殿堂,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生命乐园。

凸出地域性,彰显“非遗”文化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南通滨江临海,长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交汇,孕育了丰富繁荣的地域文化,仅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就有二十多个。通州实小成立了蕊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所,遍访南通地区的“非遗”传人,把南通通州蓝印花布、南通剪纸、板鹞风筝、南通木版年画作为学校地域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

  通州区二甲镇是蓝印花布的发源地。为了习得这门“非遗”艺术,美术教师带着同学们到民间“非遗”传人工坊里去采风,虚心向他们学习这些技艺。制版子、刮浆子、画刻刮、印染晒,一道道工序,一门门工艺,学生一步步学习,一点点进步。为了让现代儿童真正走进、理解、喜欢这传统古老的文化,我们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创作了《蓝印花布歌》,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熟悉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生长出对“非遗”文化的喜爱之情。

  南通剪纸善用“刻”的工艺,更显精巧细致。学校举办菊展时,教师让孩子们学剪菊花。学生经历了一场与菊花的凝视、对话,把自己所感受到的菊花的美和一些美好意象添加组合到一起,用剪刀创作出一个个生动的、独具个性的菊花娃娃剪纸作品。这些带着童话色彩的菊花剪纸作品让我们感动,这是孩子们将传统与当下生活连接,创作出的最有民族特色、最时尚的新“非遗”作品。

  我们在开发“非遗”课程的实践中,让孩子们在多样的方式中感受“趣”,在熟悉的家乡里寻找“美”,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南通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探寻南通文化艺术古老的“生命记忆”,传承最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教师引领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构建精神家园,激活创造潜能,孕育生命情怀,从小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思维方式与审美心理等多个层次涵养心灵。

体现融合性,全方位拓展艺术教育 

  我们相信学校在窗外,美育课程在窗外。通州实小将校园打开,让社会艺术资源、文化团体、宣传媒体走进校园;将课堂打开,让专业艺术家、民间艺人、艺术爱好者、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将教师的“潜能领域”打开,通过艺术培训,拥有一门艺术特长,破解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我们注重“打通”,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地域,打通学段,打通线上线下,打通课内与课外,让艺术教育的课程通道更丰富,让艺术教育课程建构更立体。通州实小以艺术为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学校不仅有登上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的交响乐团,还接待过前来访问的国外留学生参观团。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跟着“非遗”社团的学生学写中国字、学刻木版画、学染蓝印花布、学画国画,共唱《童声里的中国》,在歌声中传递友谊。

  我们打通学科,如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自创自编了“蕊春律动”室内和室外系列体操,将韵律操、舞蹈、乒乓、搏击、瑜伽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充分享受艺术与体育的欢乐,展现健康积极的童年风采。

  我们打通古今。张蓁是我校第一任美术教师,也是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墨菊图》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通州实小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画社,带着孩子欣赏他的画作,聆听他当年的许多美育课堂教学故事,感受他“师古法毋宁师造物”的教学方法,学习他“欲知鸟语多种树,不识人情只看花”的文人气节。

  我们开辟了学校“一百系列”艺术课程,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听一百首经典名曲、赏一百幅名画、读一百个艺术家故事、听一百场艺术讲座、观一百部经典影片,将世界优秀艺术作品化为美育的重要资源,让中华经典艺术作品熏染童年,培养“中国人”,培育“中国心”,孕育“民族情”,让优秀的作品驻留童年,打动灵魂,塑造梦想。

注重整体性,人人参与展现风采 

  艺术教育是提升生命质量、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通州实小的美育,注重凸显“人人、个个、时时、处处”,力求做到“全员、全科、全域、全程”。学校的大楼上挂着一副对联——“诗词歌赋,晨诵午读,浸润书香快乐童年;琴棋书画,日习夜练,拥抱艺术幸福人生”,诗意描摹了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

  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以班级为单位,在主题演讲的同时,集体展示才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尽情舒展身心;每年的新生入队仪式,每一个新生都要登上舞台进行艺术表演;每年为期一个月的“阳光下成长”校园艺术节,人人参与班级合唱比赛、诵读比赛、课本剧比赛、韵律操比赛、绘画书法作品巡展、精品节目展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鼓励更多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通州实小每年“六一”节前,都要举行校园系列“十佳童星”评比,评出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朗诵家、小故事大王、小戏剧家、小书法家、小画家等,在“六一”专场文艺演出中精彩亮相。对于特别拔尖的艺术人才,学校为他们举办专场演奏会、个人书画展,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助推加油。

  “赏天地大美亮第一课程,养生命正气润生命学园”,是通州实小师生的共同追求。我们愿用审美的眼光、艺术的力量,在美育浸润的行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美的使者,提升心灵的境界,建构完美的世界,让南通地域优秀文化薪火不断,让校园艺术教育之花开满原野,历久弥香。

  (作者曾长期担任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现任通州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汤雯